漳州市

开启大漳州建设元年闽南日报


漳州之“大”,在于格局。

漳州之“大”,在于机遇。

漳州之“大”,在于产业。

漳州之“大”,在于担当。

多年前,一位漳州作家在《漳州传》这样描述:

如果有一场变化,再造一个漳州城,这个城,会长成什么模样?

丝路的荣光,还会荡漾在九龙江口的波光里吗……

应该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空间,去体现它的精神?

这也是所有漳州人的憧憬。

本文首发于闽南日报作者:章仲平

历史将记住漳州的年。伴随着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春风,“大漳州”建设元年正式开启!

展望城市未来,不由回首那些意义非凡的历史坐标。

犹记得公元年的那个冬天。陈元光一封建州奏章抵达长安,一座名叫“漳州”的城市标注在了大唐的版图。

犹记得公元年的那个春天。大儒朱熹知漳,从白云岩深处捧出的《四书集注》,让“漳州”在中华文化的版图里有了自己的位置。

犹记得公元年的那次转折,龙海月港正式成为明朝两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在大航海时代,漳州人也曾是“弄潮儿”。

多年前,一位漳州作家在《漳州传》这样描述:如果有一场变化,再造一个漳州城,这个城,会长成什么模样?丝路的荣光,还会荡漾在九龙江口的波光里吗……应该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空间,去体现它的精神?

这也是所有漳州人的憧憬。

(一)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宏大课题。三十多年来,漳州一次次顺应时代变革的大潮,在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年5月,漳州行政体制改革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撤地区改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千年古城从此掀开新的一页。

年,龙海撤县设市。

年,划出龙海市的步文、郭坑两镇,增设龙文区。

年,早春二月,国务院和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漳州成立龙海区、长泰区。短短个字的文件,将漳州市辖区面积从平方公里扩展为平方公里。

酝酿已久的行政区划调整,是连续几届漳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期盼,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从此,漳州中心城区“拥江达海”,实现了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转变。

漳州之“大”,在于格局。

九龙江入海口

求变,思变!从地理上看,海洋离漳州中心并不遥远,受九龙江冲积形成的漳州平原,距离海洋不过数百公里。位于九龙江出海口的厦门湾犹如钥匙的匙柄,而深入漳州平原腹地的九龙江西溪、北溪,犹如钥匙的匙牙。这把钥匙,掌握着漳州通往海洋的大门。

在扭动这把钥匙之前,中心城区偏小的问题曾制约漳州多年,有学者用“小马拉大车”形容。漳州现有的2个市辖区均位于内陆,处在九龙江沿岸狭小空间范围内,发展空间不足、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相对较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与福建、浙江等省的沿海城市相比,漳州是唯一中心城区没有临海的城市,与漳州沿海城市的战略地位不匹配。并且,由于在行政区划设置上,龙海市、长泰县仍为县级体制,阻隔了中心城区向东、向北拓展,限制了港口、腹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龙海锦江大道海澄段

新局,大局!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使漳州市区形成了“一城四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平原、丘陵、河流、海洋、港口,诸多地理元素出现在漳州的中心城区。而这些元素将催生出什么样的聚变,尤为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jt/143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