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漳州始兴路  昼与夜跃动异样风


漳州始兴路  昼与夜跃动异样风 始兴路这是最早开启漳州城市记忆的街道石条铺陈的路面曾在府衙门前看尽人来车往如今,南面依旧素面朝天北面的老式骑楼却有了新的扮相+++「印象漳州·古街巷弄」这里是,始兴路边听边读一条台湾路大大咧咧地从中穿过,把始兴路一分为二,拆成了南北两段。始兴南路过去叫新府路,只有一小段石板路,是当年古城城墙的石条铺就,如今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韵。▍今·始兴南路▍旧照·始兴南路(廖玲艺摄)始兴北路则修旧如旧,街道两旁两层式的骑楼建筑进驻了晓风书屋、咖啡馆、茶舍、绣庄、木偶艺术馆等,一副老派新颜相,这就是老漳州人口中的府埕了。夏日清晨五六点,蝉鸣声还未到喧嚣时,就有老人一手拿着蒲扇,踏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来到府埕,碰到认识的寒暄个三两句,便开始支起桌子烧水泡茶。有时你看到只有一人在喝茶,却也寂寞不久,便有伙伴陆续加入。张伯笑着说:「我们都不用特地约,比较凉快时就呆一整天。」这就是张伯的日常生活。泡茶、聊天、打牌、纳凉,还有中山公园里传来的芗剧余音袅袅,府埕里一派闲适的生活气息。当两旁骑楼里的店铺陆续开门,书屋里看书的学生、站在书店门口猜谜的中年人、木偶艺术馆里静静展示的精致木偶头、非遗展示馆里南词演奏的传授,却又是另一番景致。▍府埕·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展示的木偶头▍府埕·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府埕·传授南词演奏市井和文化在这里毫无违和感地相互融合。▍府埕·晓风书屋▍府埕·书屋前每周五举办猜灯谜活动但在古城的悠悠岁月里,府埕曾有多副面孔。府埕即为“府衙门前的空地”,相当于漳州府衙前的“迎宾路”,民国初年这里可谓气派非凡,多少官员外宾办事都要经过这条路。改革开放后,古街两旁店铺内,卤面、锅边糊、炒米粉、炸咸粿热气腾腾,府埕成了热闹的小吃一条街。在时间纵向的轴线里,不同年代的人都有关于府埕的美食记忆。

在漳州市委党校历史学教授何池的童年记忆里,府埕就如同一个乐园,「吃的玩的都有,包子馒头刚蒸好一个才几分钱,锅边糊一碗也才3分钱。」

▍府埕老照片作为95后的大二学生郑姗姗,对于小府埕也有自己的怀念,她说,「印象里府埕有好吃的汤圆、面煎粿,我还特意拍照留念,可是大二回来就没了。」在何池教授的童年记忆里,府埕有代写书的摊子,不少人来此请人代给南洋的亲人写信,也有有趣的小鸟卦,「把小鸟关在一个小笼里,你要问什么,算命的人就把鸟笼子打开,让鸟飞出来用嘴巴去抽卦,很好玩的。」这是他幼年时在府埕的摊位前驻足不愿离开的有趣场景。而在大二学生郑姗姗的童年记忆里,府埕是爷爷踩着三轮车带她来买毛笔宣纸的老商店街,也是如今开着酒吧和咖啡馆的时尚街区。

这位95后女孩依然保留着每年寒暑假就回到古街拍照的习惯,每次发现古街的改变都有新的感悟,「是适合这个时代,但也保留了原来的风貌,我希望我们漳州这条街能够一直保存着。」

在老人泡茶纳凉的白天,府埕一派往日老街的闲适模样。待到华灯初上,咖啡馆、南洋料理的招牌灯逐一点亮,音乐流转,年轻人就披着夜色而来。

登上骑楼的二楼,红灯笼、木门木窗、红砖柱子、铁艺灯、铺着南洋式花砖的小阳台,都是如今府埕新添的一抹风情,昼与夜,始兴路呈现截然不同的两幅面孔。而回望盘踞在老墙上的植物,还仿若当年。

(图片提供:陈烨玲、冯水国、苏异)古街档案漳州市区始兴路,位于漳州府衙遗址(中山公园)附近,南起修文西路,北至中山公园南门,长仅多米。漳州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年),贞元二年(年)州治设于龙溪县(今芗城区),府衙即设于今天中山公园的位置,至清末为止,千年不变。明正统八年(年),知府甘瑛认为府衙外门不宜偏出,就在府衙门前开辟一条直道进出,这条向正南辟出的新府路就是今始兴南路。始兴北路则为闻名的府埕,府埕即府衙前的空地。清末民初,这儿还是一片空地。民国初年,陈炯明驻漳时,推行市政建设,先在府埕进行示范性建设。在此建设了东西两排的“骑楼”式二层楼房,改府埕旧名,定为新兴路,后又改为始兴北路,沿用至今。总策划:阮开森策划:汪莉莉翁福张祝发统筹:蔡少菁李志军赖明杨史料:蔡宇飞采写:陈烨玲编辑:陈烨玲胡小玲播音:悦洋婷姝监制:孙卫刘丽贞主办单位: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文广新局承办单位:漳州人民广播电台







































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
白癜风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xs/7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