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曾经也有一家出名的火柴厂
你还用火柴吗?
或许现在许多人已不用火柴了,取而代之的精美的打火机。
但是在一些高档星级酒店、西餐店,火柴变成一种高档的东西仍保留下来。
火柴,也叫洋火,是一种摩擦取火工具,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制造出的。
通常制法是,一方面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小棒(称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蜡油和含氯酸钾的药料(称火柴头),制成火柴;另一方面在包装盒上涂以含赤磷,白磷的磷面。使用时,将火柴在磷面上擦划,即能引燃,极为方便。
从分类讲,火柴可分为日用安全火柴、普通火柴、高档火柴和各种各样的特种火柴。
火柴起源于古代中国,据历史记载,南北朝时,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种,烧饭都成问题,当时后妃和一班宫女神奇地发明了火柴,不过中国古代的火柴都只不过是一种引火的材料。
其后在马可波罗时期传入欧洲,后来欧洲人就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一度被中国人称为洋火的现代火柴。
在我们大漳州,也曾经有一座很出名的火柴厂。
据史料记载,民国36年春,龙岩商人郑萍在漳州创办新星火柴厂,厂址在漳州城区修文西路游厝祠堂内。生产金星、车轮两种牌号的火柴,勉强维持生产。
新中国成立初期,火柴厂是漳州城区几家小型工厂中规模较大的工厂。年,固定资产原值0.85万元,职工40余人。龙溪县人民政府派1名干部驻厂协助组织生产,县总工会也派人到厂组建工会,生产日见起色。
随后,并逐步添置设备,扩建生产车间,还在厦门、同安、南安水头、晋江安海等地建立经销代销点。年,进行公私合营。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至年末,有职工人,固定资产原值增至28.27万元。
年,火柴厂改为胶合板厂,划归林业部门管理。漳州火柴厂,自此消亡了。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wh/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