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这28条最有漳州味的街道,全去过的,算你


点击↑上方「漳州城事」订阅我们《每天10分钟,漳州新闻全知道》

在漳州,有许多街道在岁月里沉淀

充满了历史记忆和闽南风情

高高的围墙、雕花的屋檐

巷子深深也藏不住风韵

今天小圈推荐漳州28条最有腔调的街道

在匆匆路过时不要错过了这些风景

香港路

石牌坊上刻下历史

明清时期的主要商业街,商贸云集,留有两座工艺精湛的明代石牌坊“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小巷二楼仅5平方米的伽蓝庙俯视了古街的沧桑风云,冥冥中给与佑护。

台湾路

老店牌记录时代变迁

自唐宋元明清历代以来,这儿因汇聚各种漳州名点小吃而闻名遐迩。据传,这里在古代有讲古场、戏台,许多艺人来这里表演布袋木偶戏,讲述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等故事。台湾路末端是古代漳州城的护城河,沿河可至澎湖路。在抗日战争之前,就有许多不愿当亡国奴的台湾人、澎湖人来到护城河畔弹唱台湾歌仔戏。悠扬婉转的歌声飘荡过台湾路,声声充满依恋之情。

龙眼营

古时笛箫声悠远

古时候这里是人流、物流的中转站,客栈二十几家,因其地形比较隐蔽,陌生人很难找到,故漳州谚语“入城找不到龙骇瀛”而得来。也因这地形的原因,当年太平军进入漳州时,太平军李世贤选择这地方的通元庙作为办公议事的侍王府,是有战略眼光的。

古时这里的锦歌馆(歌仔馆)林立,到处箫笛弦管,充满着闽南的乡土气息;漳州锦歌古时也风靡国内外,盛极一时。

修文路

凝聚传统文化

漳州文庙、武庙、东西桥亭,这四座古庙均建于唐宋时期,分别位于在这条古街的东西两侧。东西桥亭,分别位于东西城濠之上,保留了宋代子城的遗迹;漳州文庙,屡经兴废,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漳州源远流长,成为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芳华横路

闽南大厝林立

芳华横路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区,东段北侧为中山公园,南侧为修缮一新的古民居。“文革”期间为红旗路,民国时期为芳华横路,清代东段为保黎内,西段为卫内。

徐厝巷

闽台交流之地

徐厝巷内的徐氏家庙是台湾徐氏后裔旅经漳州的落脚点,是供奉徐氏先人的祠堂。徐氏家庙文革时毁坏,现改为新式楼房,年至年间,台湾桃园县的徐氏后裔先后分三批回南靖雁塔村寻根祭祖,也都到漳州台湾路徐厝巷家庙祭拜先灵。

大通北路

绿荫连绵令人心醉

漫长的大通北路,两旁的树木生长,绿荫相连,满眼绿色,令路人享受其中。此次施工主要包括老旧管线改造、燃气管网改造及电力缆线下地,路面也将进行白改黑。如果天气条件允许的话,工程将在国庆节前竣工。请大伙儿放心,大通北路两排榕树不会受到影响。

始兴路

古代府衙所在地

始兴南路与始兴北路处于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区。始兴北路因宋绍熙元年(年),朱熹在在中山公园内建府衙,明正统八年(年),知府甘瑛改大门从中路而出,故名府埕。

百里弦歌路

最文艺的路名

漳州最文艺路名——百里弦歌。是原本龙溪县衙门前、县文庙后面与武庙相通的一条横街,是古城墙下连结南、西两城门的内通道。明朝时,这里曾有两座石坊,名曰:“一方民社”、“百里弦歌”。后来石坊被迁走了,但这条路的名字却就这么被传了下来。

江滨路

最美的九龙江夜景

如今,江滨路旁美丽的骑行道和公园,使这条路成为了漳州的标志之一,在这里看九龙江夜景,更是心旷神怡。

钟法路

漳州小资一条街

钟法路可谓是小资一条街,这里聚集好几家装修小资的咖啡馆、饮品店,还有各式西餐、简餐,文青必备。

北京路

温泉老街

北京路地处温泉带,附近有许多家澡堂,民国时期叫永靖路、中正路,清代自北向南分段为:渔头庙、市仔头、下营、少司徒、东闸口。

青年路

新老建筑见证岁月更迭

街上的新旧景观错落分布,骑楼、店铺、古厝,庙宇教堂,暮鼓晨钟与民居聚集,许多旧民居还保留着原来的雕花风貌。

解放路

老民房旧时光

骑楼、旧式民居、木门、长着青苔的石阶,令这条街充满了年代感。

打锡巷

漳州小吃街

打锡巷和打铜巷都是漳州著名小吃街,不仅汇聚各式可口小吃,还因历史悠久而远近闻名。

据考证,清末的打铜街一带,村民都以打铜为业。太平天国末期,这里的打铜匠与到漳州的长毛军顽强抵抗。一个月后,因粮食已尽被攻破。“打铜街”街名由此而来。

而“打锡巷”街名由来则据传是由于该巷许多人制锡器,还有一部分是从事锡铂纸业。

芳华南路

古城老街市井

卖菜的吆喝声、早餐摊、小吃店令这条街充满了热闹的烟火气,是许多漳州人儿时的记忆。

柑仔市

都市里的老街区

柑仔市的附龙庙为市级文物点,北段有漳州丝纱厂。“文革”期间为红鹰路,民国时期及清代为新路巷。

文川里

最古典文艺一条街

这里曾经是官宦人家、名商大贾聚集的“土豪区”,气派十足,繁华一时。这里有距今年历史的郑开禧的“郑家大院”,还有漳州现存的唯一古典园林——小姐楼,以及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可园。

双庵路

漳州“慢生活”

双庵路“文革”期间为保卫路,民国时期及清代为双庵、驿路。

洋老洲路

消失的旧时光

洋老洲东段已拆除,西段仅余洋老洲瀛洲亭佛祖庙附近数间房屋。洋老洲“文革”期间为新堤路,民国时期及清代为瀛洲尾、大巷尾、粟市街。

岳口街

儿时的青石板街道

在漳州老百姓口中的岳口街,是现在市区新华东路的一部分,建路年月已不可考,至今留着骑楼式住宅及古老的青石路。

新行街

古时漳州繁华第一街

历史上的新行街东接浦头街,盐鱼市,直抵浦头港。浦头港曾经是九龙江西溪故道的心脏,由于临近港口,商业高度发达,新行街地价飞升,房屋的门面大多用来充当店面。于是发展出一种比较实用的街巷式建筑,窄而细长。通常面阔一至两开间,不足10米,纵深方向,却往往三进、四进,达60余米,如同一把直尺。典型的三进房民居,格局基本上是“三堂三井”,从前往后,顺序依次为门房、天井、前堂、天井、正堂、天井、后堂,两边封火墙高耸,与邻居共墙。看起来整个建筑瘦长多节,仿佛一根根竹竿,漳州人称之为竹竿厝。

新浦路

蓝色梦幻王国

如果你认为新浦路只是一条普通的道路,那应该在蓝花楹开放的时候过来看看。满街的蓝花楹在阳光下灿烂摇曳,瞬间把这里装点成一条浪漫小路。

芝山路

腊肠树明媚了街道

芝山路也因行道树而美,明黄的腊肠花开满枝头,路过这里,心情与花一样明媚。

顶田霞

闹市里安静的村社

顶田霞是立于闹市中的一个静静的村子,围绕着一池静水,两旁充满着市井气息。

蜈蚣山路

传统闽南生活

蜈蚣山路有南山小学,布观音庙为市级文物点,南山禅寺位于双庵路与南山路连接处。蜈蚣山路“文革”期间为爱国路,民国时期及清代为蜈蚣山、布观音。

侨村

南洋风情别墅群

侨村的中心是一口西姑池。当初这里只是环城内河与县后街之间的一片荒地。年,就在这口叫西姑池的大池塘周围错落有致建了46幢归侨别墅群,借鉴了东南亚、欧美等地建筑的特点,风格独特而又气派内敛。

振成巷

多个文物点深藏

短短多米的振成巷藏着5个文物点,分别是汪春源故居、黄氏大厝、省委临时旧址、比干庙林氏宗祠、叶道渊故居。振成巷清代称枕头巷,民国时期叫振民巷,“文革”期间为红旗路。

老街、老房子、名人故居可是城市文化的精髓,快来说说你去过几条?

来源:漳州吃货

更多信息请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j/5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