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漳州市 > 漳州市美景 > 厦门日报漳州白礁村将建白礁古城
当前位置: 漳州市 > 漳州市美景 > 厦门日报漳州白礁村将建白礁古城
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毗邻厦门海沧区,是福建省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厚重、开放又大气。年1月成立以来,按照打造对台先行先试试验田、“漳厦同城桥头堡”和“漳州发展排头兵”的战略部署,注重“城市、产业、港口”三位一体,互动发展,转型升级,跨入与厦门的同城时代,将成为厦门西的中心城区之一。本报从今日起,将与漳州台商投资区联合推出“厦门西·新角美”专栏,全方位介绍漳州台商投资区的崛起。
我们首先推出“人文篇·古庙”报道。今天带您到白礁村,观赏白礁慈济祖宫、台湾王金平祖祠——王氏家庙、龙池岩寺等古庙。
白礁慈济祖宫位于龙海市角美镇(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年,宋高宗颁诏,将民间为纪念名医吴夲而修建的龙湫庵改建为宫殿式庙宇。清嘉庆年间增建前殿,成为五门三进宫殿式建筑,占地面积.5平方米。祖宫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有“闽南故宫”的美誉。
白礁慈济祖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
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年)
国台办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年)
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年)
保生大帝最早古庙
保生大帝(大道公)信俗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礁王氏家庙
国家重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年)
“八闽名祠”(年)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
龙池岩寺
福建最早的寺庙之一
自驾
马青路-青礁枢纽-白礁村
要去慈济祖宫、王氏家庙,从保生路走;要去龙池岩的,可经圣地亚哥后,右拐龙池岩路。
公交
漳厦专线:湖滨南车站发车,8分钟一班。
路:角滨站发车,30分钟一班。
路:海沧石塘站发车,30分钟一班。
路:海沧嵩屿站发车,30分钟一班。
本版文/图本报记者黄树金通讯员庄华英(除署名外)
白礁慈济祖宫有“十宝”
“国母狮”。
保生大帝神像。
弥勒佛神像壁画。
竹叶诗联。
保生大帝生前使用的药炉。
白礁慈济祖宫已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等荣誉,是座罕见文物宝库,经文物专家考证,宫内保存历经几百年上千年的文物,琳琅满目,有相当的文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接下来,我们按照顺序来欣赏慈济祖宫的“十宝”。
1.“五门三进”
走进慈济祖宫广场,所见宫庙建筑规模宏大气派,是一座五门三进的皇宫式建筑。五个大门“一”字排开,门廊有蟠龙石柱6根,为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时台湾同胞献置。正中大门上边,高悬“慈济祖宫”横匾,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亲题,笔势挺拔有力。殿宇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两边为文武朝房。据文史专家介绍,因是皇帝颁诏而建成,才能有如此高的规格,在闽南极为罕见。
2.竹叶诗联
在白礁慈济宫的大门外屋檐下,有四根石柱,分别雕刻四幅“四君子”之一的“竹国画”,有意思的是,四幅国画竟然是四句“竹叶诗”,内容为:“慈心施妙法,济众益良方。保我德无量,生民泽利长。”系先贤所书,笔迹不凡,意味深远。
3.镇宫石狮
在白礁慈济宫的中门两边,有一对雌雄石狮相互对望,镇守着慈济宫。它们是建宫时就有的,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4.“国母狮”
走进前殿与中殿之间的天井正中,还立着一只手握印鉴、颇显匠心的石狮,称为“国母狮”。“国母狮”右前肢上举握一吴夲方印。据说当年保生大帝的后代弟子,根据他的药方,入宫医愈明成祖朱棣的文皇后的乳疾。后文皇后感念神恩,特命能工巧匠雕塑一只握有保生大帝印章的石狮,派人由京城专程送至白礁慈济宫。如今,另一只石狮尚存放在北京故宫。
5.祭坛戏台
“国母狮”和古井后面就是祭坛戏台,是一块四方形的献台,台椽四周镂有生动活泼的“飞天仙女”、“狮子戏球”浮雕,雕工技术精湛,栩栩如生。献台是各地同祀宫庙到祖宫进香时,奉献各种祭品的场所。
6.五爪龙柱
步入中殿,两边丹墀,俱用光石铺成,既端庄大方,又显得明亮可鉴。中殿竖有四根龙柱,这四根龙柱所雕刻的龙与其他地方宫庙不一样,其他地方的龙柱只有四爪,而白礁慈济宫的龙柱是五爪,这是皇宫规制才有的。
7.斗拱藻井
在中殿,可欣赏到蜘蛛结网式的木拱结构的顶盖,没有用一根铁钉,全部用木榫衔接。不仅美观精致,而且有着独到的防震功能。在漳州、泉州湾外海以及东山岛的地震中,慈济宫的正殿均因殿顶的蜘蛛藻井结构而安然无恙,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的一个奇迹。其造型独特,工艺高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8.保生大帝神像
中殿也是主殿、大殿,供奉着保生大帝金身。这尊金身是当年建宫时雕塑的,至今多年,也称“一大帝”,是镇宫神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9.炼丹药锅
保生大帝神像前祭桌的正中摆放着一个铜质香炉,原是“药炉”。药锅是保生大帝吴夲生前熬制草药、炼制丹药所用的,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至今还保存完好。
10.弥勒佛神像壁画
在大殿后墙的墙壁上绘有一幅国画,画上画着弥勒佛悠闲的神态,整幅画的技艺高超,更神奇的是弥勒佛的眼睛和脚掌心会随着观赏者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漳州台商投资区历史悠久,地域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台胞朝圣地“闽台保生大帝祖庙白礁慈济宫”、世界最大的石梁桥“宋代江东桥”和清代历史名庄“林氏义庄”以及中国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民间邮局“天一总局”等4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7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家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先近距离了解漳州台商投资区的人文历史,走走看看那里的“五古丰登”:古庙、古厝、古牌坊、古街、古桥。
气势恢宏宫殿式的白礁慈济祖宫。
白礁慈济祖宫祭坛戏台。
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庆典式。(蔡妙龄摄)
白礁慈济祖宫内部金碧辉煌。
宋高宗颁诏建庙宋孝宗赐名“慈济”
五门三进祖宫金碧辉煌,在台湾有分庙多座
经过马青路和青礁交通枢纽就可到达白礁村,这里与海沧青礁相邻。白礁素有漳州第一村的美誉,拥有年的历史,面临九龙江,背靠文圃山。村里有座祀奉保生大帝、北宋名医吴夲的享誉海内外的白礁慈济祖宫。
吴夲字华基,号云衷,又称大道公、吴真人,明朝受封保生大帝。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年),吴夲生于白礁村一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吴通,母亲黄玉华,父母早出晚归讨小海,勉强维持生计。吴夲自幼聪颖,长大后博览典籍,对传统医术尤为精通,17岁开始炼丹和行医。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年),24岁的吴夲中举人,授派御史,但时刻不忘救死扶伤,始终无心仕途。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年),吴夲行医四方,后在京城开封治愈宋仁宗母后的乳疾。吴夲从此名声大噪,皇帝要赐予他太医的高职,但他坚决推辞,决意重回白礁故里行医。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龙池岩采药坠崖而不幸去世,时年58岁。
吴夲医德高洁,医术高明,慈悲济世,保护庶民,深受爱戴。父老乡亲缅怀他,筹资在其生前修炼处建庵,塑像纪念,称为“医灵真人”。因庵前是“龙须湾”,庵名为“龙湫庵”(今祖宫正殿处)。宋绍兴二十年(公元年),宋高宗帝感念吴夲对祖上的恩德,颁诏书并动用国库,下派监督官员,把龙湫庵改建为一座宫殿式庙宇。乾道二年(公元年),宋孝宗赐庙名曰“慈济”。理宗淳祐元年(公元年)下诏改慈济庙为慈济宫。明朝年间,吴真人再传弟子(道士),应用吴真人药方,治愈明成祖文皇后的痼疾乳疾,文皇后感恩赐一座“国母师”到祖宫,作为镇宫之宝。后吴夲被追封为“保生大帝”。清嘉庆年间增建前殿,成为五门三进宫殿式建筑,占地达.5平方米。历经数次重大重修,如今,祖宫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有“闽南故宫”的美誉,在台湾有分庙多座,全球信众多万人。
闽台保生大帝庙宇的香缘祖庙
台南学甲镇慈济宫“上白礁”习俗已有多年
说起白礁慈济宫,它与台湾有很深的渊源。明末至今,在台湾的分灵庙发展到多座,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台湾各地善信前往谒祖进香。白礁宫成为闽台保生大帝庙宇的香缘祖庙。
据白礁慈济祖宫文献资料,吴夲上山采药不慎坠崖,最终羽化成仙。当时,为了保证大道公镇守庙宇,雕刻师用一棵原木雕出了三尊金身保生大帝,一大帝就是正身,留守庙宇;二大帝主要出巡泉州府;三大帝出巡漳州府。不出巡时都平列在庙里接受供奉。公元年,三大帝应邻村院前社人、当朝吏部尚书颜师鲁奏请朝廷批准,供奉于院前社,今为海沧青礁慈济宫主奉的金身。而保生二大帝漂洋过海祀奉在台湾学甲慈济宫。
二帝东渡台湾得从明朝末年讲起。明永历十五年(公元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在闽南沿海屯兵,准备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忠贞军来到白礁时,多名村民积极响应也加入队伍。忠贞军要把大帝神像带去台湾。由于一大帝必须留在庙里,不能出巡,三大帝已供于青礁东宫,白礁慈济祖宫就决定让二大帝坐着忠贞军的指挥船渡海。保生大帝成为忠贞军的“保护神”,忠贞军英勇无比,在收复台湾中冲锋陷阵。后来在台湾台南学甲镇头前寮将军溪安全登陆。部分忠贞军在此定居,并建“学甲慈济祖宫”奉祝保生大帝神像。为了让后世不忘白礁祖地,学甲慈济祖宫前面还特意建造了一座“白礁”亭。每年的三月十一日的保生大帝诞辰,台湾各地保生大帝庙宫都要聚集学甲慈济宫,举行规模盛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活动。此习俗至今多年不断。
将成为综合性文化景区
要建设“白礁古城”和闽台文化展示中心
作为保生大帝文化发源地的白礁慈济祖宫,已成为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文化的交流中心之一。目前漳州台商投资区着力加快“白礁古城”和闽台文化展示中心规划建设,以白礁慈济祖宫为中心,整合龙池岩、白礁福德庙、关帝庙等,建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及闽台文化交流活动为一体的文物景区。
记者从漳州台商投资区了解到,该区已投入万元对白礁慈济祖宫进行维修,接下去计划投资4亿元,将祖宫规划成占地亩的景区,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2.5亿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工作,迁移户,安置人口人,拆除房屋面积平方米;二期计划投资1.5亿元,主要完成祖宫主体建筑及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漳州台商投资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台商区还将深入挖掘特有的祖地文化、海丝文化资源,突出打好闽台文化产业名片,拓宽对台文化交流领域。特别是抓住白礁慈济宫作为“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的有利契机,积极筹办海峡两岸保生大帝民俗文化研讨会,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带动对台经贸往来,努力建成两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至今已有年历史的王氏家庙。
龙池岩寺全景。
王氏家庙
供奉“开闽王”王审知
台湾王金平家族来此谒祖
在白礁,王氏家庙“世飨堂”,叙说着台湾王氏和王金平家族到大陆认祖归宗的感人至深故事。年,世飨堂被列为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授予“八闽名祠”,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涉台保护单位。
沿着白礁一条不是很宽敞的村主道行进,便可找到王氏家庙世飨堂。家庙前殿、天井、大殿,左右两侧护堂厢房10间,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包括广场,占地达平方米。据载,世飨堂距今年,奉王氏“开闽王”王审知为鼻祖。台湾族谱也记载,明永历十五年(公元年),白礁王姓子弟多人参加郑成功的忠贞军,其中,王右丰第十世孙王文医随郑成功渡海。王金平是王文医的第十一世孙,白礁王氏的第二十一世孙。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王金平家族就到大陆寻找祖地。依据族谱记载的祖地址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王金平的长兄王珠庆多次到大陆寻根,都无功而返。直到年,才与白礁村的王氏宗亲对上族谱。原来,白礁村已于年被划归龙海管辖(如属于漳州台商投资区)。年,王珠庆带着儿子王峻邦、王峻良到白礁村寻根谒祖。73岁的王珠庆第一次踏进王氏家庙时,十分激动。他说,终能向子孙后代讲清楚祖宗在哪。寻根成功以后,王珠庆平均每年一次回乡谒祖。而王金平曾几次委托王珠庆带来亲笔题词。年9月,白礁王氏宗亲会在金门举行,王金平特地到金门会见白礁宗亲代表,表达了回漳谒祖的愿望。
龙池岩寺
吴夲在这里炼丹救民
朱熹建“华圃书院”讲学
龙池岩为古代建筑群落,位于白礁村的文圃山中,距自贸区厦门海沧片区3公里,景致幽美。其中观音寺,始建于南北朝,迄今1年历史,是目前漳州已知最早的寺庙,同时也是福建最早的寺庙之一。传说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年),太子李忱随高僧断济禅师游到此地,喜此间山幽林密,山泉清冽,就解衣下池,顿时暑气全消。因赋诗:“惟爱禅林秋月空,谁能归去宿龙宫;夜深闻法餐甘露,喜进莲花世界中”。因“真龙”入池,后人叫为“龙池岩”。
在龙池岩东边还保存“丹灶石”遗迹,是南宋宝庆元年(公元年)同安邑宰王楷为纪念吴真人生前炼丹圣迹的题刻,成为吴夲炼丹救世的历史见证。吴夲年轻时奋志学医,常在龙池岩采各种草药,后就在大榕树下结庐炼丹,还与龙池岩高僧研究脉理医药,为行医济世奠定基础。据考证,龙池岩是他炼丹制药时间最早最长的场所。公元年,吴夲在此地牺牲。年,台北哈密街台胞陈添福参观了炼丹遗址后捐献人民币3.5万元,在“丹灶石”旁建筑一座“炼丹亭”。
在华圃寺里华圃讲堂碑记记载,唐时进士谢氏兄弟二人曾在此苦读;五代时主簿洪文用隐居于此。宋进士杨志为纪念先贤,建立“三贤堂”。宋绍兴十八年(年),理学家朱熹授同安主簿,慕“三贤堂”之名而登临游览,后在龙池岩建立玉屏讲堂。四方学子纷纷来岩求教。朱熹观龙池有感而发,题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后学子日增,朱熹倡建书舍,有九十九间,傍山而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朱子易名“华圃书院”,成为古代闽南闻名的学府。岁月沧桑,书院大都坍塌了,但尚存不少遗迹:朱熹题刻的“寒竹风松”,寺前有“跃龙桥”、寺后“凌汉桥”,还有清潘正昌“涉趣”、清代黄文川“松径风清”等摩崖石刻,石刻和碑记共20余处。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一次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j/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