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海丝东溪窑部署相关工作助力申遗进


今日摘要

11月23日,我县召开东溪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

参会人员

县领导钟科、黄镇平、叶国富、张清浪及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进行时

会议就下阶段东溪窑申遗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县长钟科要求,相关部门要解决申遗紧迫性的问题,做好资金、人员、制度等方面的保障工作,确保申遗工作取得实效;要解决责任心的问题,避免出现“等、靠、要”的心理,全力加快各项申遗工作有序开展;要解决专业性的问题,加强沟通交流,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对申遗工作进行指导,提高规划性、整体性、专业性,深入挖掘东溪窑的文化内涵,把申遗的氛围、底蕴造浓,同时要加强对东溪窑的保护力度。

与会县领导在会上发表关于东溪窑申遗的相关意见

下面,小编来科普科普咱们的东溪窑~~

背景介绍

南靖县地处闽南,是闽南沿海地区的山区县。靠山面海,境内大部分为山地、丘陵,船场溪、龙山溪、花山溪流经县域,明清时期水运十分发达,直通月港。由于瓷土矿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为南靖的陶瓷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宋元时期南靖境内的一些地方,人们纷纷建窑烧瓷。明清时代漳州月港取代泉州港,南靖的窑业生产出现大发展态势,在这些窑址中有的生产规模较大,特别是以南靖东溪窑为中心的窑群,生产年代在明朝中期至民国初期,生产的瓷器有一部分内销,大部分以外销为目的,为福建明清时期外销瓷的著名产地之一,很多瓷器在国外如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发现较多,考古学界认定南靖窑和其他漳州地区明清时期的古窑址一样是以生产外销陶瓷为主的民间窑场。

申遗点概况

东溪窑有悠久的历史,始于南宋。经普查,南靖金山镇赤尾山的南宋窑遗址规模宏大。从南宋至明末清初,直至上世纪70年代整个永丰溪上游流域遍布数以百计的窑址。

我县申遗项目——东溪窑遗址,包含两个遗产点:封门坑窑址,碗窑坑窑址。封门坑窑址经考古发掘,发现了窑炉、作坊区、生活区遗址。封门坑遗址是明清时期福建著名的外销瓷产地东溪窑的一处中心窑场。

窑址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数量众多的窑炉遗迹,保存较好的作坊以及原料开采矿洞、生活居住区等,构成完整的制瓷手工业遗存。封门坑窑址的产品类型丰富,风格独特,工艺精美,以青花、白瓷、青瓷为主,亦有部分米黄釉、酱釉产品。器形以碗、盘、盒、碟、杯、汤匙、罐、水注、勺、灯、茶盏、香插、炉等日用生活器为主。纹饰有洞石花卉、缠枝菊花、山水、寒江独钓等图案。

碗窑坑窑群位于金山镇荆都村,属明代遗址,目前已发现数十处窑炉遗址和大片的生活区遗址,经过对其中的7处窑炉遗址进行重点考古调查,采集到具有明代民窑特征的瓷器标本多件,包括青花人物纹三足炉、青花锦地山水花卉纹大盘、青花凤凰花卉纹盘、米黄釉三足炉等等。

早在南宋时期,先民们就在该区域建窑烧制多种多样的瓷器。碗窑坑遗址主要产品有青花瓷、白瓷、青瓷等,种类有碗、盘、碟、杯、炉、灯等日用品。数百年间,窑烟不断,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现有保存完整的窑炉、作坊遗址(迹),对研究当时的窑业生产技术提供了系统的资料。

这两处遗址集中反映了漳州地区瓷器的艺术特征,是闽南地区瓷器烧制技艺的卓越代表。其瓷器产品从永丰溪码头装船,途经永丰溪、进入九龙江,直达月港,再远销海内外,在台湾、西沙以及东南亚均有发现,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的历史见证。

文字:于悦部分来源网络资料

图片:郭碧燕部分来源网络资料

编辑(制作):陈娴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
北京专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jt/83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