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车改革正在进行,设区市中漳州和莆田两地公车改革方案已经出炉(详情请戳?这里)。
日前,泉州和三明两地也各自下发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公车改革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一起来看看↓↓↓
泉州
日前,经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复,《泉州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来自泉州市车改办消息,按照统一部署,泉州市将在12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待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出台后,按照规定执行。
总体要求:
全市节支率不低于7%
《方案》明确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对纳入改革范围的人员和车辆,做到应改尽改,确保全市节支率不低于7%,原则上要求各县(市、区)节支率也不低于7%。
改革范围:
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机构: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下同)全部参加改革。
人员:在编在岗的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车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保留原则:
公务用车综合服务平台统一管理
《方案》鼓励正厅级领导干部,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必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在工作调动时必须同步移交原实物保障用车。
市、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机关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合理确定保留机要通信、应急、调研和接待等用车数量,其中调研和接待用车按不超过现有的35%保留。
县(市、区)直各单位结合当地人口规模和区域环境状况确定保留车辆。其中,县(市)常住人口数在30万人以下(含30万人)的,每个县(市)县直单位保留不超过40辆;县(市)常住人口数在30万人以上的,每个县(市)县直单位保留不超过45辆;区农业人口在10万人以下(含10万人)的,每个区区直单位保留不超过35辆;区农业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每个区区直单位保留不超过40辆。
乡(镇)常住人口在5万人以下(含5万人)的,每个乡(镇)保留不超过2辆;对乡(镇)常住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每个乡(镇)保留不超过3辆;每个街道按不超过2辆保留。对个别乡(镇、街道)确因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或常住人口达10万人以上的,可允许增加1辆。
改革后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调研和接待等公务车辆,除必须配备到部门外,集中起来建立公务用车综合服务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公务用车综合服务平台将在两年内建设到位。
公务交通补贴:
划分4个档次
《方案》明确,改革后,对参改的厅级及以下公务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市本级机关公务人员在中心城区(即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万安街道和双阳街道,泉州开发区)内公务出行不再报销公务交通费用。
根据国家关于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的规定和同一设区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原则,泉州市公务交通补贴层次划分为4个档次,具体补贴标准为:厅级每人每月元,处级每人每月元,科级每人每月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元。
公务用车管理:
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方案》要求,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核定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的编制和标准,车辆配备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执法执勤用车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对执法执勤用车进行核定和规范。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
泉州市还将提高各类保障平台车辆使用效率。比如,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除用于保障各部门执法执勤外,还要保障综合性执法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应急用车需要。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等公务用车,在社会化交通方式提供不足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还可用于保障各部门集体公务出行、跨区域出差、下基层调研等公务出行。用于机要通信、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配备更新时应当使用新能源汽车。
司勤人员安置:
临近退休年龄可提前离岗
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泉州市将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在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中优先确定保留。
其中,对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含5年)以内的在册正式司勤人员,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同时,泉州市还制定了司勤人员安置规定,并指导参改单位做好司勤人员安置工作,具体安置工作由各参改单位按安置规定组织。
改革纪律:
公务用车情况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方案》明确要求将公务用车配备和运行维护费用、交通补贴发放、车辆处置情况等纳入政务公开及审计监督范围。
党政机关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名义变相发放福利,不得违反规定用公费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私人用车费用。
三明
三明市委办、市政府办近日印发《三明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方式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的前提下,向基层倾斜,对纳入改革范围的人员和车辆,做到应改尽改。三明全市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争取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市县乡级车改任务;省管单位与市同步改革;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待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出台后,按照规定执行。
改革范围:
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机构范围: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下同)全部参加改革。
人员范围:各级各部门在编在岗的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
车辆范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保留原则:
公务用车综合服务平台统一管理
■合理保障各类公务人员出行。
鼓励正厅级领导干部,以及县(市、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必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交通补贴。
■合理确定公务用车保留数量。
各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调研接待用车,经各县(市、区)车改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报市车改领导小组审批。
县(市、区)直各单位结合当地人口规模和区域环境状况确定保留车辆。其中,县(市)常住人口数在30万人以下(含30万人)的,每个县(市)县直单位保留不超过40辆;县(市)常住人口数在30万人以上的,每个县(市)县直单位保留不超过45辆;区农业人口在10万人以下(含10万人)的,每个区区直单位保留不超过35辆;区农业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每个区区直单位保留不超过40辆。
乡(镇)常住人口在5万人以下(含5万人)的,每个乡(镇)保留不超过2辆;对乡(镇)常住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每个乡(镇)保留不超过3辆;每个街道按不超过2辆保留。对个别乡(镇、街道)确因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或常住人口达10万人以上的,可允许增加1辆。
改革后保留的机要通信、应急、调研和接待等公务车辆,除必须配备到部门外,集中起来建立公务用车综合服务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公务用车综合服务平台将在两年内建设到位。
执法执勤用车如何改革
执法执勤用车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
在核定的执法执勤用车编制基础上,根据职能、机构和一线执法执勤岗位等因素,研究提出保留车辆数,由各级执法执勤用车主管部门复核后,报本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
考虑到三明市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市本级(含省管单位)保留执法执勤用车数不超过原编制数的60%,县(市、区)以下(含省管单位)保留执法执勤用车数不超过原编制数的70%。超过上述保留比例的车辆,每多保留1辆车,每年按5万元扣减部门公务交通补贴,保留车辆比例超过90%的部门,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保留后的车辆建立跨部门执法执勤用车综合服务平台,两年之内建设到位。
公务交通补贴:
划分6个档次
合理确定各行政级别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厅级每人每月元,正处级每人每月元,副处级每人每月元,正科级每人每月元,副科级每人每月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元。
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不超过本单位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须公开透明,具体办法由各单位制定。
司勤人员安置:
临近退休年龄可提前离岗
根据保留公务用车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司勤人员岗位,在现有在册正式司勤人员中优先确定保留。
司勤人员具体安置工作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由各参改单位按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对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含5年)以内的在册正式司勤人员,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达到国家法律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
取消的公务用车如何处置
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务用车处置办法,报本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未能及时处置的车辆,设立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或社会化车辆租赁公司的方式,按市场化运作,提供有偿服务,政府不得为其提供财政性补贴。同时建立北斗卫星(BDS)定位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过渡期暂定三年。
保留的公务用车如何管理
设立公务用车服务中心作为各单位公务用车的综合服务平台,负责保障机关公务用车需要。
各级公务用车车辆配备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公务用车安装北斗卫星(BDS)定位系统,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要制定严格的公务出行用车审批和登记制度,定期公布车辆租赁费用使用情况。
(via泉州晚报三明日报)
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jt/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