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苏灵《盆景偶录》把盆景分为“四大家”,“七贤”,“八十学士”及“四雅”。四雅即兰花、菊花、菖蒲、水仙花。
盛夏8月,张文江打开家门,水仙花的香气扑鼻。十多盆水仙花居然反季节绽放,让人惊讶。问张老为何能有此神技?张老笑笑,“控温便是了”。张老的花球均在冷冻库中保存,“夏天冷库实在是费电啊!不过你想什么时候看花,提前一周告诉我,我准能让你看到”,张老冲我们笑着说。
张文江,漳州蔡坂村人,水仙花雕刻技艺第五代传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漳州水仙花协会会长。
张文江坐定,讲故事给我们听。说过去,我们蔡坂村有个读书人做张光惠,是我们张家的祖先。他在河南做一个小官,那一年告老还乡,带着家人南下,恰在洞庭湖行船时,看到湖面上飘着一颗孤单的水仙花,觉得很漂亮,就捞了起来带到了漳州,于是开创了水仙花在漳州种植的历史。故事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水仙是漳州的外来户。不过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自古不乏先例。
水仙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陈心启和吴应祥两位教授在年第3期的《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水仙考》的文章,认为水仙系归化之物,可能在唐代就由地中海国家传入中国,现今植物学界普遍接受了陈吴二位学者的观点,中国水仙在最新编撰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loraofChina》)中,已经记录为年至年前引种栽培的观赏植物。
年南京师范大学的程杰教授发表了《中国水仙起源考》,文中提到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有了水仙花传入中国的记载。这从历史学的角度论证了中国水仙确是外来归化植物。传入中国的水仙花,首先落地湖北荆州一带。南宋时期,水仙栽培中心转移到了都城临安(今杭州)和闽、浙两地的沿海地区。明朝嘉靖之后,苏州嘉定、吴县一带成了水仙著名产地,影响极大。清代早期,水仙栽培重心转移到福建,从此漳州水仙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影响直至今日。
水仙别名凌波仙子,天葱、雅蒜,都是些美好的名字。黄庭坚写“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就说的水仙花,那诗名叫《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宋人南迁,更是促进了水仙花大范围的规模化种植。宋伯仁作《山下》,“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卖水仙花。”许仲企的《五古·水仙花》里说:“芳苞出水仙,厥名为玉霄。适从闽越来,绿缓拥翠条。”闽越,代指今福建大部分地区。明代王世懋写有《花疏》,“水仙宜置瓶中,其物得水则不枯,故曰水仙,称其名矣。”(明·王世懋《学圃杂疏》,中华书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水仙亦有记载:“水仙宜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明代诗人杨万里、学者朱熹都写过水仙的诗,画家徐渭、遗老朱耷,后世的吴昌硕、张大千也均有画作《水仙图》。中国文人向来挑剔,一朵水仙花,若无清雅出尘的气质,不同凡响的神韵,无须胭脂装扮的天然之美,又怎可能数入文人诗画。
(水仙花鳞茎雕刻工具)
半月前为查北京地名,翻阅《帝京景物略》,其中有记载,“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帝京景物略》,明·刘侗、于奕正著,栾保群注,故宫出版社,)足以说明,明代末年的现北京南三环一带已经开始有了大片的水仙繁殖基地。。
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属植物的统称,世界上有余种,但观赏价值高的仅有10余种。漳州极好的自然条件给了水仙这个归化物种极佳的生长环境。漳州人创造性的开发了种球阉割,三年复种等先进的栽培技术,让水仙鳞茎变得硕大,花苞又多,而漳州花农另一创造性的发明,就是成名已久,远播海外的水仙雕刻技术。
(工具和完整的水仙花球)
传说在一百多年前,漳州九湖镇蔡坂村的花农用锄头将水仙花球挖起来时,不小心挖坏了种球,又舍不得扔掉,于是将其存储在仓库中。不料几个月后,花农意外发现裂开的花球发了芽,长得又粗又壮,花苞又多,造型又别致,于是聪明的漳州人以此为基础,发明了独步天下的水仙雕刻技艺。
在张文江家,我们有幸见到了水仙雕刻。
雕刻者搬来小板凳一把,塑料盆一个,拿着一把类似于手术刀一样的斜刃薄片小刀,坐定,问我可以开始了吗?我问,用这一把刀难道就够了?雕刻者看着我笑,是啊,对我来说就够了。
雕刻者一手捏着水仙鳞茎根球,一手持刀,稳准狠的削掉球茎向上一侧的几乎所有鳞片,直到露出水仙头中的芽体。接下来,用小刀轻轻的伸进每个芽体的缝隙,疏离每个鳞片,再削刻苞片,把所有暴露在外面的芽苞片逐一剥除。做这一步的时候,经验老道的雕刻着也变得小心翼翼,万不能损伤到花苞。然后根据造型需求,修理叶片宽度,再轻轻刮除花梗表皮,例如希望叶片向某一方向卷曲,则轻轻的削薄此方向的叶片表皮即可。最后雕刻师沿着叶子的方向,在花茎根部用刀尖轻轻插了一下,告诉我,这样可以控制水仙叶片的生长高度,使其矮化。最后修整花球,让每个刀口处整齐干净,保持外观优美。到此,水仙造型雕刻结束,后续需要清水浸泡花球,洗净粘液,再放到瓷盆中放上少许水,俨然变成一个水仙盆景的雏形。
(一个雕刻好的花球,大约可以张成后面的样子)
雕刻后的水仙花梗或弯或直,叶片曲折纵横,亦可凭兴趣审美笔画鳞茎,增添趣味,让单一的水仙盆景摇身变成关公、侍女、仙鹤、螃蟹、龙舟、荷叶、茶壶、花篮等模样,此为观叶水仙。另有一种“观根”的水仙造景,要把水仙鳞茎养出长长的、白白的水仙根系,像美髯公一样,年节时送与家中长辈,象征如意吉祥,富贵长寿。
水仙传入漳州,无论哪种传说,距今大约也都有五百年的历史了。漳州月港,航路四通八达,明代的时候水仙花开始出口海外,到清代时已经实现规模化出口。直到今天,漳州龙海镇仍旧是全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水仙生产基地。
(这一季度的稻谷收个之后,这里会全部种满水仙花)
张文江家附近的水仙田里现在还种着稻谷。等二季稻收割,霜降时节前后,这片田野中便全部会种上水仙。近些年,张文江也引进种植了不少洋水仙,异国品种的水仙花已经迅速适应了漳州的气候,和传统水仙一起,在田里生根发芽。
7万头水仙鳞茎正在张文江的库房里静静地度过夏天,等待寒冬时节来临。今年的农历春节期间,这些水仙将作为“年花”,发往全国各地,盛开于千万人家的案头,一如既往的装扮着人们的生活。
来源于中华网
扫一扫,广州白癜风医院专家告诉你呲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jt/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