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漳州不叫漳州,叫芗江,漳州又不称作漳


古人的记载里,并没有漳州这个城名,那么,原来的漳州叫什么呢?又是什么时候改为漳州的?漳州的小名有很多,你知道几个?

“芗城”这个名称,来源于芗江。至迟在清朝乾隆年间,已有以“芗江”代称漳州城之说。如云洞岩上有一处“踏起青云”石刻,为“乾隆癸未(二十八年,年)“芗江林编”所书。光绪七年,(年)刊行的《北溪全集》(“北溪先生”陈淳的文集)署名“芗江郑圭海安国氏重刊”(郑为南乡下半林人)。民国初年王履亨(人称王咸师)校订王化的《甲戌蒙难遗稿》署名“芗江宗敬氏校编”。陈林松称《题百川学海堂杂记》的作者胡君湘为“芗江旧词客”。民国十三年(年)创办“芗江女子师范学校”。从许多例子皆可看出,自明清以至近代,“芗江”已成为漳州城(包括四乡)的代称了。

无疑,“芗江”在漳州城附近,而起初只指九龙江北溪中的一段,址在浦南与磁窑(扶摇)以东之间。在明朝初年,那里已经有一个书院以“芗江”命名。

明嘉靖《龙溪县志》载:“芗江书院,在县东北二十三、四都,洪武二十三年(年)初,知府钱古训、知县刘孟雄因里人杨彦章、洪乾请建。”清乾隆《龙溪县志》更明确指明“芗江书院”的具体地点在翰林社(即今龙海市步文镇内林村)。该村在九龙江北溪东岸,在其北面不远处有“古香洲渡”,又写作芗洲渡。“芗”,在古书指五谷的香气,也指用以调味的香草,“芗”通“香”字,所以明嘉靖《龙溪县志》写作“芗洲渡”的,清乾隆《龙溪县志》写作“香洲渡”,《读史方舆纪要》写作“香洲渡”而注明“香一作芗”。

至现代,由于“芗江”被广泛用以代称漳州城,凡九龙江北溪、西溪之流经漳州城附近的段落都被认为是“芗江”,如三十年代龙溪中学校长王秀南所作校歌有“芗水滔滔”之句,属于此类。

由于“芗江”早巳成为漳州城的代称,在年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原来县级的漳州市就改为“芗城区”了。“芗城”可以作为“芗城区”的简称,也可以专指漳州城区。

漳州又有“霞漳”的别称,那是由于城南有丹霞山。又称丹霞屿(在南山寺后),宋朝置丹霞驿于此山下。南宋林宋臣诗云:“笑凭诗句说丹霞,城廓人民数万家。礼接紫阳风俗厚,学传邹鲁道源赊。”

明、清时代,“霞漳”和“丹霞”已成为漳州的雅称。清《漳州府志》记载:“郡之四郊皆称霞东、霞南、霞西、霞北。”乾隆二年(年)漳州城东南隅八卦楼附近有“丹霞书院”,为清朝乾隆二年(年)漳州知府刘良璧所建。

自明,清以来,“芗江”与“丹霞”、“霞漳”被广泛作为漳州的别称,而在应用上小有区别。一般来说,“丹霞”大都用于漳州城区(不等于城内),如清朝漳州城东南隅的“丹霞书院”,今大同路山顶巷的“霞北书院”(乾隆二十年重修),浦头的“霞东书院”等。民国时期又有巷口的“霞东小学”,北郭顶的“霞北小学”等。“芗江”大都用于九龙江北溪流经漳州城附近一带,如上述的“芗江书院”等。“霞漳”一词则可以代表整个漳州府,如白礁慈济宫的对联就嵌入“霞漳”二字;黄道周自称霞漳人等。

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扫一扫,







































白癜风难治吗
北京普通的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jt/18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