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漳州市区水仙花大桥出发,沿着国道线蜿蜒前行,跨越悠然流淌的南溪,在漳浦县溪坂村设有一座驿站,为行客们休憩提供方便。这便是名为“甘棠”的驿站,是漳州闽南文化生态走廊上的六座新驿之一。如今甘棠新驿之所在,与古时甘棠驿站位置相仿。
驿站讲解员吴津芸:
古时候的甘棠驿位置是在于龙溪县南的四十里,它是兴建于元至正二十五也就是年,在明代的洪武、景泰、还有嘉靖年间曾经先后修建。到了清代的时候,甘棠驿的整个驿站制度已经臻于完备,那当时甘棠驿当中的工作人员大概有六十名左右,到了清代末期,因为这个邮驿制度改为文报局形式,所以甘棠驿才由此毁弃。
甘棠驿驿站,与国道隔溪相望,占地平方米,位于漳州官浔镇。驿站内的建筑,是以历史上对漳台两地做出卓越贡献的贤臣忠士故居为建筑原型,按同比例复制还原,以极具闽南人文底蕴的涉台建筑,谱写了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
走进驿站,我们便可看到驿站里的三座古厝建筑朝向南溪交汇处,呈“一”字布局,陈元光故居、汪春源故居、宫保第共三座宅邸临南溪而建,它们背后的历史多而厚重,犹如驿站里承载行人的一行行石板。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建筑就是以著名台籍将领林文察专祠“宫保第”为原型,仿照台湾宫保第的装饰特点进行建设的建筑。宫保第是台湾雾峰林家在大陆的重要主祠之一,其建筑牵动着两岸乡亲的情缘,见证了雾峰林氏一门忠烈的悲壮的历史。
那这座宫保第是朝廷为了褒扬台湾雾峰林家的林文察进行敕建,那台湾的雾峰林家正是来源于我们漳州的平和县,林文察为人骁勇善战,曾经先后出征小刀会、平定闽西的寇乱,先后对抗太平军,因为他连战连捷曾经官至到我们福建的陆路提督,后期因为在漳州的万松关对抗太平军的后期将领李世贤而英勇牺牲,那因为他的死相当的惨烈,所以朝廷赐封他为太子少保,所以这座府第也就被称为宫保第。
站在门厅,我们可以看到是雕工非常精湛的木雕窗,它镂空层次丰富,并采用了透通双面雕技艺,这种雕刻技术的特点和难度在于用两种不同题材的图案,在一块花板上进行正反面雕刻,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准。而这些玲珑剔透、独具闽南文化的木构件在被施以贴金箔工艺后,更显得富丽堂皇。在参观完第一座建筑后,我们来到了驿站内的第二座建筑,也就是驿内的核心建筑,其原型为陈元光故居“燕翼宫”,燕翼宫作为陈元光在漳州唯一的府邸建筑,不仅具有永远的历史纪念价值,而且在“开漳圣王”信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海内外“开漳圣王”族裔谒祖和信众膜拜的圣地。
隋唐之前,从我们的泉州到潮州之间的原住民被称为“蛮獠”,那唐总章二年的时候因为“蛮獠啸乱”,所以朝廷派了陈政将军带领名的裨将,还有名的府兵入闽南平乱。那当时陈元光是随父出征,平乱之后,陈家军就落居在我们漳州的云霄县。不久之后,陈政将军病逝,陈元光就代领父职,在陈元光一系列恩威并施,然后剿抚并举的措施之下,泉潮之间迅速得到平定。那平定之后,朝廷应陈元光的请奏,在泉潮之间增设了漳州。此后,陈元光及其后代,一共六代人在漳州地区励精图治长达一百二十五年,迅速的使我们漳州成为八闽名邦之一。那朝廷为此在当时赐建了这一座府邸给陈元光,称为燕翼宫。是陈元光在我们福建地区唯一的故居,意义非常重大。
该府邸建筑保存清康熙时期的建筑风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依次为天院、前殿、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和后殿。站在建筑的大埕,可以看到我们右手边的麒麟泥塑,非常引人注目,泥塑是漳州特殊装饰工艺,以灰泥为主,再将灰泥堆筑塑形,才在半干表面添加色彩,由此形成立体感极强的装饰图案。该幅泥塑是麒麟腿踏四物,分别是犀角、葫芦、书册、画卷,整体造型雄放华美,寓意美好。站在门厅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主殿屋顶正脊两端分别有犹如龙头造型的神兽,这两只神兽叫螭吻,又名鸱尾,古人以它的头部咬住正脊的两端,可以祈雨、辟邪、压制火灾之意。当我们细看这个螭吻,你会发现一个奇特之处,就是整只螭吻它全是用瓷片剪粘拼贴而成的,充分体现了剪瓷雕工艺的精髓,造型灵活威猛,彰显着“王府”的庄严气派。
穿过曲廊,我们来到了第三座建筑,该建筑是以漳州市芗城区振成巷台籍才子汪春源故居为建筑原型。他的故居是台海两岸相襟相连的的重要历史见证。
年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朝政府和日本当局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和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那当时在北京参加进士考试的汪春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为震动。他联合了在京的台籍官员以及台籍的举人一起联名向都察院上书。然后震动了当时维新派的领袖康有为,康有为由此联合了十八省的举人联名向督察院上书。那这一上书事件被称为“公车上书”。那由此汪春源被誉为我们“公车上书”第一人。台湾陷落之后,那汪春源愤而内渡,然后落籍在漳州。
走进汪春源的故居,映入眼帘的便是门口埕铺设的用白石围起来的院墙,正面开设大门,亦作硬山顶燕尾脊装饰。跨步进入前堂,前堂面阔五间,明间、次间为立柱步口廊,作木隔扇门。而前后堂之间为天井和厢房,两侧为护厝。红砖墙,硬山顶三川脊燕尾翘脊,穿斗式梁架。整体建筑朴素无华,充分体现了漳州民居的特色。
驿站周围,青山绿水搭配雕花缕窗,园林造景与闽南古厝文化交相融合,以自然山水的骨架,巧妙点缀亭、廊、榭等古建筑,是生态景观与历史文化完美的结合。天色渐暗,驿站的小路上晚风习习,植物随风而动,陈元光故居红色的院墙在紫竹的围绕下若隐若现,行走其间,恍如隔世。夕阳西下,推开带着扣环的院门,在沉闷的“吱嘎”声中,回望墙头木制雕花纷繁复杂、美轮美奂,历史的厚重忽然涌上心头,浓烈得如糖浆一样难以化开。身处驿站,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代,聆听历史的声音隐约传来。
时间的浪潮冲刷着历史,而驿站的建筑风貌却古韵留存,是海峡两岸同心同根、源远流长的见证。乡民、游客在此聚散轮回,追忆开漳圣王的传奇,感怀漳台两地血浓于水的亲情。好的,关于甘棠驿站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到这,在以后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走进闽南文化生态产业走廊的其他几个驿站。
长按
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jt/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