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s://m.39.net/pf/a_4305597.html“根据线路树障分析结果,18号至20号杆塔间导线与下方竹林安全距离足够,符合工程设计标准。”7月20日,在位于福建漳州市云霄县的闽粤联网工程建设现场,国网福建电科院电力无人机巡检技术攻关团队成员张伟豪正在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工程全线贯通前的树障复核工作,这是数字孪生技术在重大工程落地应用的一个缩影。由于闽粤联网工程线路走廓途经山地丘陵区,地势险峻,地形复杂,铁塔塔基所处山体坡度均呈30度以上,存在地形勘查、线路设计、杆塔建设、拉线放线工作复杂耗时,线树距离评估困难等问题。在工程建设初期,国网福建电力利用数字化技术模拟实际架线情况,实现线树矛盾提前预测、清障范围精准定位、协调工作提前开展,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进度。据了解,闽粤联网工程闽侧沿线途径漳州市漳浦县、云霄县和平和县,全长69.88公里,沿线植被茂密,穿越部分经济作物。如何提前精准预测树障矛盾,快速清理潜在隐患,不仅是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关键,也关乎沿线农民的钱袋子。为了有效解决线树矛盾,国网福建电力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将数字孪生技术和无人机巡检技术相融合,成功实现虚拟架线,精准清理隐患区域林木。“我们通过无人机对已建好的输电杆塔进行三维建模,利用算法模拟导线架设,提前判断沿线树障情况,就可以实现隐患清理与架线施工同步开展,保障施工进度。”网福建电科院电力无人机巡检技术攻关团队负责人陈伯建介绍,“与此同时,为解决现有软件无法加载大容量激光点云问题,我们还基于国产三维引擎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软件,可一次性加载多杆塔激光点云文件,即使普通电脑也能顺畅运行,有效提升了树障分析效率。”“漳州农业发达,工程沿线穿越柚子园等经济林带,能多保护一颗柚子树便是多保护农民手中的一份财产。”闽粤联网线路工程项目经理邓锋华介绍,“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前预测告知安全隐患地段,结合三维实景地图,精准确定树障区域,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降低经济损失,同时前置林业手续办理时间,大大节省施工时长。”下一步,国网福建电力将继续发挥无人机数字化巡检领先优势、先发优势,持续深化“无人机+数字孪生”应用,加速推进无人机巡检技术迭代,通过挖掘现有海量输变配三维模型数据价值,推动无人机自主巡检、设备工况模拟分析等新技术规模化应用,保障闽粤联网工程等重大工程科学、安全、可靠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贡献智慧力量。(王忠平吴文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jt/1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