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参观南靖东溪窑瓷器展
游雪慧摄
近日,海丝·东溪窑学术研讨会在南靖县召开。国内外近百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南靖,对东溪窑的历史和经济文化,进一步挖掘东溪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世遗价值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期间安排的学术专题报告、东溪窑遗址考察、参观东溪窑瓷器展和南靖县第八届兰花菖蒲展等活动内容,让专家学者大呼过瘾。以展会友促交流,以花为媒广交友,悠久的陶瓷文化与雅致的兰香蒲趣交相辉映,本次研讨会可谓亮点纷呈,反响强烈。
国内外专家考察南靖东溪窑遗址
黄朝华摄
“大咖”云集
★
此次研讨会作为南靖举办的第一场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吸引了荷兰、德国、瑞士、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大陆数十家考古所、博物馆、高校等文博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可谓“大咖”云集。与会人员惊呼世界上三分之二研究外销瓷器的专家都来了。
在这些“大咖”中,既有年届古稀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叶文程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秦大树教授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等国内考古界陶瓷研究业界的重量级人物;也有荷兰莱顿大学的克里斯蒂安·科特尔博士,德国独立研究员伊娃,瑞士远东艺术博物馆馆长莫尼克和日本著名的考古学家、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的森达也教授等国外专家。他们在研讨会上以学术专题报告和发言的形式,深入挖掘研究南靖东溪窑的历史文化遗产,广泛交流南靖东溪窑的海丝价值,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东溪窑的保护利用水平展开了深入探讨。
★
成果丰硕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54篇,其中国外5篇,港澳台8篇。这些论文涉及漳州窑、东溪窑的对外贸易,漳州窑、东溪窑在海内外的考古发现,东溪窑产品与日本潮州窑和其他窑址产品的比较研究,窑址的保护等方面。同时,来自国内外的20位学者在大会上做了精彩发言。
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先生等三位专家在研讨会上做了主旨发言。叶文程教授详细介绍了南靖陶瓷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栗建安的报告则回顾了东溪窑瓷器30年来的考古发现与外销的研究成果,副所长羊泽林详细介绍了东溪窑历年考古调查与发掘情况。三位专家的报告为全面了解东溪窑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难能可贵的是,本次大会还涌现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来自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多位专家围绕国内外漳州窑,尤其是南靖东溪窑瓷器考古新发现以及国外收藏东溪窑瓷器研究新发展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其中,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黄汉彰博士报告了台湾绿岛考古新发现的漳州窑青花瓷,提出漳州窑青花瓷盘在绿岛被发掘,对于研究黑潮航路,16、17世纪的人群迁徙和贸易活动,乃至绿岛在南岛语族迁徙路径中的位置角色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而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的森达也教授则聚焦琉球对中国的朝贡贸易,介绍了琉球所发现的18、19世纪福建青花瓷器的相关情况。此外,荷兰莱顿大学独立研究者克里斯蒂安·科特尔博士探讨了—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台湾贸易港口外销的中国瓷器问题。
反响强烈
本次学术研讨会在南靖召开,是铭记历史传统、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更是响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方针,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推动福建陶瓷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成果。卓有成效的学术研讨会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东溪窑瓷器展品游雪慧摄
“大量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东溪窑是一个大窑场,生产的瓷器很多,内容丰富,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叶文程教授认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环境下,通过研讨会吸收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与建议,对今后加大东溪窑窑址的发掘和保护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克里斯蒂安·科特尔博士惊讶于我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她说,如果能在南靖发现更多的古窑址,多举办类似的瓷器展,将会提高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从而使东溪窑遗址和瓷器获得更好地保护。
森达也教授表示,东溪窑的烧窑技术对日本影响很大,日本有田、京都、濑户很多地方的窑,都是模仿漳州横式阶级窑的烧窑技艺。
江西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告诉记者,原来一直以为漳州窑是在出现青花瓷以后,受到景德镇的影响,才兴起的一个外销式的窑场。“来到东溪窑遗址现场后,我才发现东溪窑跟景德镇没什么关系,特别是窑炉部分,完全是全新的技术,这是东溪窑最大的一个贡献。”江建新说。
据了解,本次海丝·东溪窑学术研讨会同时吸引了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新浪网、台湾《两岸联合报》、香港卫视、《福建日报》、东南卫视等30多家海内外知名媒体的竞相报道。
文字:魏国茂黄朝华
图片:游雪慧黄朝华黄淑彬吴丽娜
编辑(制作):黄淑彬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hj/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