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热点解局追踪漳州PX事件,看看外媒


南昌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4月6日,来自台湾海峡的海风轻轻吹拂古雷半岛,海面平静一如往常。

然而,古雷半岛上的PX项目却再掀波澜。18时56分左右,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的古雷石化(PX项目)厂区发生爆炸,“嘭”地一声,划破了古雷半岛夜空的宁静,沉寂了近一年的PX项目也再度“粉墨登场”,重归公众视野。

其实,古雷PX项目,甫一上马便备受争议,20个月来发生两次爆炸事件更是令人震惊,因此境内外媒体不约而同聚焦于此。那境内外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有何差异?眼君(PO-observer)为你细细分析。

1.事件定性事故VS爆炸境内媒体:漏油、起火、爆燃境外媒体:爆炸(explosion)、20个月内第二次爆炸事故

漳州PX项目事故如何定性?境内外媒体表现出不同倾向。

被澳门媒体描述为“仿如原爆”的古雷石化(PX项目)厂区爆炸在大陆官媒的键盘上越敲越轻。事件初发,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网均采用“爆炸”一词定性事件,但在4月7日三家媒体均玩起了“出老千”的勾当。

4月7日凌晨3点《人民日报》消息——《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发生二甲苯塔漏油事故》人民日报、人民网的事故名称统一为“二甲苯塔漏油事故”;4月7日早6时40分中新网消息《福建PX项目爆燃事故:消防奋战超7小时火势不减》称为“爆燃事故”;4月7日早10时21分新华网消息《福建漳州古雷化工漏油起火事故已致6人受伤》称为“漏油起火事故”。

此后,内地各大媒体报道纷纷舍弃“爆炸”之说,事故名称均在以上三种范围之内。如《福建日报》定性为“漏油起火事故”,央视、《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则选用“漏油着火事故”。在没有相关解释的情况下,将该大规模的爆炸事故轻描淡写为“漏油着火”,其用意颇值得玩味。

然而,境外媒体则一以贯之地使用“爆炸”一词来定性整个事件(华文报纸爆炸,日文媒体爆発,英文媒体explosion)。《苹果日报》《南华早报》《澳门日报》等港澳媒体对古雷石化(PX项目)事件的报道均采用“爆炸”。此外,以新加坡联合早报为例,据不完整统计,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的5篇涉及该事件的报道中,“爆炸”一词共出现12次,位居所有词组之首。如图1所示。

(图1:联合早报网报道高频词组)

眼君发现,同样的事故定性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媒体中也随处可见。我们在日本三家媒体——《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每家媒体随机抽取一篇报道,据统计三篇报道中共出现“爆発”一词14次,同样遥遥领先于报道中其他词组位列榜首;在英国的卫报、BBC、路透社等三家媒体的共三篇报道中,“explosion”一词出现7次,也位于词组出现频率的前列;美国CNN、VOA、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四家媒体的六篇报道(其中纽约时报3篇报道)中“explosion”一词出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中国メディアによると、福建省●州市で6日夜、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原料となるパラキシレン(PX)工場で爆発が2度発生し、3人が負傷した。ほかにも負傷者が出ているとの情報がある。(根据中国媒体报道,福建省某市6日晚,作为合成纤维原料的对二甲苯PX工场发生两次爆炸,3人受伤,也有其他人受伤的消息)。

(图2:日本《产经新闻》报道)

日本《朝日新闻》则报道:6日午後7時(日本時間同日午後8時)ごろ、中国福建省漳州市の経済開発区にある石油化学工場で大きな爆発があり。(6日下午7时(日本同日下午8时左右),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经济开发区的石油化学工厂发生了大爆炸。)《朝日新闻》同时还指出:この工場では2013年にも同様の爆発事故が起きた。化学工場をめぐっては、健康被害の心配から中国各地で反対運動が起きており、この工場も、当初操業予定だった同省アモイから今の場所に変更されたという。(这个工厂在年发生了同样的爆炸事故。因为担心化学工厂伤害健康,中国各地都非常反对。据说这个项目本来计划在同省的厦门建设,后来变更到这个地方的。)

(图3:日本《朝日新闻》报道)

英国《卫报》(theguardian)则报道称:AnexplosionrocksachemicalplantineasternChinaonMonday.(周一中国东部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

(图4:英国《卫报》报道)

《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则提到中国对于石油化工厂的抵制:TherehavebeenprotestsinChinaagainstpetrochemicalplantsbecauseofconcernstheycontributetopollution.(基于对环境污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hj/112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