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富饶的漳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唐陈元光开发漳州后,漳州便长期受到中原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关帝文化也在这时传入漳州,经过年的演变,自成一家,为漳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关帝文化是漳州民间信仰、也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帝以忠勇仁义的形象为漳州民众所敬仰。弘扬关帝文化对增强中国的民族凝聚力也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关帝庙数量众多历史悠久
据市、县民族与宗教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漳州地区关帝庙共座,是各种民间神祇庙宇中最多的。从关帝庙的分布上来看,沿海及九龙江沿岸较多,山区略少。各个区、县中,最多还属漳浦县,共30座,云霄县以3座之差屈居第二,诏安县25座,龙海市22座,南靖县21座,平和县19座,长泰县13座,东山县、华安县各6座,芗城区11座,龙文区4座,漳州开发区2座。
多的关帝庙中,还有1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3座,登记的民间信仰宗教活动场所有40多座。
漳州关帝庙历史悠久,最古老的关帝庙还属宋代的12座:芗城区的漳州武庙始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年)、龙文区赤岭关帝庙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年)、芗城区天宝镇后巷蔡坑联登宫始建于宋熙宁六年(年)、漳浦县旧镇东厝关帝庙始建于宋元佑二年(年)、芗城区浦头崇福宫始建于宋淳熙十四年(年)、漳浦县湖西乡后洞关帝庙始建于宋嘉泰四年(年)、芗城区浦头东岗宫始建于宋淳佑十二年(年)、漳浦县佛坛镇后社关帝庙始建于宋理宗年间(-年)、始建于宋代的关帝庙还有平和县五寨乡新美村下店社和桥头社关帝庙2座、诏安县梅州乡桥头大陂关帝庙、华安县华丰镇良埔村南坂关帝庙等。
但漳州的关帝庙大多是明清时期始建。始建于明代关帝庙有61座、清代72座。
许多府县志对关帝庙均有记载,如《漳州府志》(清光绪版)卷之八《祀典》载:“武庙,武庙在开元街有祀”“龙溪县武庙附府建置”……《漳浦县志》(清康熙志·光绪续志)载:“武庙,射圃暨北门外二处。”《云霄厅志》(清嘉庆版)载:“关帝庙,一在城外火烧街,明嘉靖间建。”“关帝庙,一在下港城内,本朝康熙元年(年)总兵蔡禄建。”而今,关帝庙虽然部分存在,部分已没有了,但对研究关帝庙历史却仍然不失参考价值。
漳州关帝文化形成历史背景
漳州关帝文化发展的蒸蒸日上和漳州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独特历史、地理诸因素,漳州关帝文化信仰既传承于中原民间信仰传统,又带有闽南漳州地方特征。早在唐朝,陈政陈元光入闽开发漳州,带来中原文化,来自中原河洛地区的开漳将士们也把关公信仰、关公庙祀香火从中原家乡带来漳州传衍,这样就使我们认定:漳州关帝文化发端是中原河洛地区。
关公文化传入漳州,北宋开始建关公庙。这时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美化、神化、圣化关羽登峰造极的前期。宋元明清社会各界对关羽的美化、圣化和神化对漳州关帝文化的形成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关羽宋封王,明封帝,清代即演化为既是神灵,又是圣人的武圣、关帝。三教对关羽的尊奉和神化及历朝皇帝的敕封,有力地促进了漳州关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漳州关帝文化还与抗击倭寇、明初卫所建置息息相关。明初,漳州设一卫三所,即镇海卫(今龙海)、六鳌(今漳浦)、铜山(今东山)、悬钟(今诏安梅岭)三守御千户所。是为防倭寇侵扰建立的较严密海岸防卫体系。一卫三所都建有关帝庙。铜陵关帝庙《鼎建铜城关王庙记》碑中载:“本朝洪武二十年(年)城铜山,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护官兵,官兵赖之。”正说明建城、建关帝庙是以防倭寇,保护官兵为主要目的。因此在沿海、江河口建了关帝庙,如漳浦旧镇、六鳌、杜浔、诏安悬钟、铜山铜陵、港口等地都建关帝庙。六鳌关帝庙明守将杨江南《鼎建关帝庙碑》载:“汉寿亭侯平倭保境,肃清倭虏,六鳌百姓感恩,纪石以表功迹,为此建关庙,为六鳌人造福。”
漳州关帝文化还与清代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罗炤的《关帝信仰与天地会》指出,天地会兴起于漳州南部的诏安、东山、云霄三县,明末清初活动于这三个县的异僧道宗是主持天地会结晶的盟主。道宗在云霄、东山、诏安修建了多处寺庙,庙内均供奉关帝神像。尤其是诏安官陂镇下宫墟万古庙(笔者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道宗为奉祀其结义亡兄、郑成功麾下大将军万礼(万礼于金陵战役阵亡—笔者注)庙的供奉主神,即关帝。
关帝庙的建筑
漳州关帝文化包括庙宇建筑艺术。纵观漳州地区多座关帝庙建筑,皆具有闽南地方特色,涵盖漳州历史、建筑、文化、艺术、科技、民俗等的重要内容。
关帝庙多数建在沿海、江边、或山坡上、或城镇人口集中的地方。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芗城区浦口大庙前是浦口港,数百年前这里是通航通商港口;龙文区扶摇关帝庙依山而建,面对九龙江;石码大码头关帝庙面向锦江,靠近码头,靠近街道繁华;漳浦杜浔文卿关帝庙背靠东山湾,河道由庙前绕过;旧镇海屋关帝庙面向旧镇港,周围石刻众多,环境迷人;东山铜陵关帝庙建在山麓,面对东山湾,周围人文景观很多;诏安梅岭悬钟关帝庙建在果老山麓,靠近大海,有30多处石刻;南靖山城武庙在船场溪畔、市区中心地带;平和九峰武庙背靠双塔山,周围青山绿水。
漳州关帝庙建筑属闽南传统建筑,呈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完整保留了闽南古代抬梁式土木结构,三山式悬山顶或硬山顶、单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庙内雕梁画栋,梁柱间彩色绘图、山水人物,制作精美,金木雕金碧辉煌。屋脊多为三山式,中间屋脊突起,两边稍低,脊正中有一“火焰宝珠”或塔,两边一对青龙奔向宝珠,称“双龙戏珠”。屋脊两端起翘为燕尾脊。屋顶装饰瓷雕人物、花鸟、瑞兽,屋面为琉璃瓦,典雅华丽。
庙一般由大殿、前厅、天井、两廊、广场、戏台、侧室组成。大门有石鼓、石狮,内外有石柱或龙柱,气宇非凡,荟萃了闽南古建筑艺术精华。大殿和下厅有内容丰富的壁画,大多是关帝的故事内容。整个关帝庙建筑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关帝庙文物丰富多彩
漳州各关帝庙的文物,由于受历史上天灾人祸影响,损失不少,但目前还保存大量的宋、元、明、清的文物,丰富多彩,琳琅满目。除了古建筑庙宇外,还有石碑刻、匾、石柱、石雕龙柱、对联、石香炉、石门鼓、钟、鼓、大刀等等。更显弥足珍贵,这些文物对于研究漳州历史、文化、艺术、民俗、航运、科技、商业具有重要价值。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删除!
传播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
少儿白癜风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zy/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