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中国改名最失败的六大城市,高大上秒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关于浪漫与优雅的史书,她有着世界上最为豪迈广阔的山河、最为精巧别致的的园林、和最为美味爽口的食物……

然而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是,她还有那么多如诗如歌亦如画的地名。但有些领导就爱瞎折腾,随意更改地名。一些城市原本有着高大上的名字,一改瞬间变成城乡结合部!土到掉地上都能扬起两斤尘…

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繁荣昌盛,是古人的精神家园。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商”是中国三大商帮之一,“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派建筑”是享誉全球的古建筑派系,“四大徽班”是京剧的创始人……

多好的名字呀!可惜在80年代被某些干部毁掉了,说什么要重点发展“黄山”旅游品牌,硬是把徽州地区改成了黄山市。后来又有了“黄山区”和“黄山风景区”,外地来的游客根本分不清。

历史上,“庐州”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诸多文学“大咖”为其吟诗诵词,李白写过《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苏轼写过《孙莘老移庐州》。那时的“庐州府”是贯穿南北、联通东西的战略要地,有四县一州(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和五为州)。

到了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提出要废掉“庐州府”这个地名,因为四川有个“泸州”,读音相同不好区分。然后安徽人民居然同意了,然后扶持“合肥”上位。

后来就有了全中国最油腻的省城名,“合肥市”。网上有个吐槽段子:安徽有两个胖子,合起来就叫合肥。然后又来了两个胖子,统称复合肥。合肥网友自拟的旅游口号是,两个胖胖欢迎您。

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商纣王的王宫在哪里?朝歌!

历史上,商王武丁将国都迁到了沬邑,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商纣王帝辛将沬邑改名为“朝歌”(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当时的朝歌是中国大地上最繁荣昌盛的城市,史料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诗经》中有39篇专门描绘了朝歌城及其周边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这个“鹤壁”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建国前,“鹤壁集镇”只是中原地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50年代,“鹤壁”连升两级,由镇名升市名。

哎,明明有“朝歌”这块金字招牌,却主动抛弃,不知道那些榆木脑袋是怎么想的。

早在战国时期,赵国为了防备匈奴入侵建造了长城,在长城边上修筑了一座军事要塞——九原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九原郡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就是死在咸阳到九原的巡视路上。

汉武帝时期,九原郡更名五原郡。不过作为九原郡治的九原县依旧保留,一直到东汉末年。《三国志-魏书》第七卷,第一句话就是:“吕布,五原郡九原人也。”

满清时期,九原地区的蒙古人把地名改成了“包克图”(有鹿的地方)。年,国民党在这里设立了“包头市”。

九原吕布,变成了包头吕布,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将竟然变成了工地上趴活的包工头。

《三国演义》里品德最完美的武将不是关羽张飞(张飞虐待士兵,关羽骄傲自满),集忠勇仁智于一身的赵云。而赵云每次出场时都会大喊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也!

“常山”在历史上有两种行政状态,要么是皇帝分封给贵族的“常山国”,要么是直属于中央的“常山郡”。但不管怎么改,隋朝以前“常山”始终是“省级行政区”。

常山郡(国)的面积很大,西邻巍巍太行,北至北岳恒山,南到内丘,东起赵县,覆盖了现代河北省的中部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文明昌盛之所。

除了赵云,常山郡还有与两位帝王有关联:一位是出生在这里的赵佗,他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皇帝,比乾隆(含4年太上皇)还多4年;一位是光武帝刘秀,公元23年他单枪匹马来到常山郡,仅用了两年多时间他就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还完成了称帝登基大业。

北宋时期,“常山郡”改成了“真定府”,是河北西路的治所(相当于现在的省城)。雍正元年(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当时华北流行一句谚语「锦绣太原城,花花真定府」。

“真定(正定)”的名字也不赖,铿锵有力,带有燕赵之地的肃杀之气,和“常山”画风一致。

到了“地名大乱斗”的20世纪,千年古城“正定”也惨遭荼毒,居然改成了“石家庄”。

首先,两个字变成了三个字,这就显得很累赘很低级。中国大城市的名字基本都是双字,如北京、上海、广州。别跟我提“哈尔滨”“呼尔浩特”“乌鲁木齐”,那是少数民族取的名。

其次,用一个村庄的名字来套一个省城,也是够奇葩的。我就想问一下,这座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到底有几个姓石的?

汝南历史上长期为河南南部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汝南这一地名不仅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知名度很大。比如:汉朝的汝南郡、三国的汝南城、明清的汝宁府,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

而驻马店历史上是汝南下辖一小村庄,一个过路的驿站而已,没有太多文化内涵,且全国驿站文化也并非驻马店一家。仅一个驿站文化,无法代表全市厚重文化。单从字面上,“驻马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猪马店”,令人恶心作呕。

江湖上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段子,“十亿人民九亿骗,总部就在驻马店”。驻马店市的朋友总会被人质疑,是否是江湖骗子。驻马店这一地名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也有人担心,驻马店市如果改成汝南市,汝南县的朋友会不会反对?其实这不要紧,“市县同名”在中国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长沙市长沙县”“南昌市南昌县”。再来一个“汝南市汝南县”也没什么问题呀。

有些网友认为地名是越古老的越好,要求所有城市必须改成最早的行政名称,要把“绍兴市”不如改成“会稽市”。可是“绍兴”二字是宋高宗的年号,寓意也非常好,”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经过近年的发展,“绍兴”已经变成了南方文化的一个符号,“绍兴师爷”、“绍兴菜”、“绍兴戏”等等。类似的还有“云中”VS“大同”,“金陵”VS“南京”,“广陵”VS“扬州”……

还有些网友,单凭语感和意淫就否定有历史积淀的地名。他们认为“月港”很有画面感,脑补出一个故事,皎洁的月亮下一对恋人依偎着坐在港口打情骂俏。然后就主张把“漳州市”改成“月港市”。呵呵,言情剧看多了吧。你去问一问多万漳州市民答不答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zy/143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