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漳州暖阳高照,绿荫满城,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11月1日,年“人才漳州月”系列活动启动。启动仪式上,市委主要领导向世界发出“求贤令”:漳州将以最燃的热情、最足的诚意、最真的情怀,为人才喝彩、为发展赋能,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汇聚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
针对我市产业发展和教育、卫生等民生社会领域人才短板需求,“人才漳州月”活动吸引了家用人单位报名参加,提供个岗位,计划引进招聘人才人。
以最燃的热情引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漳州市委、市政府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位置,全面实施“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决定每年11月举办“人才漳州月”活动,深入全国重点高校和人才聚集的发达地区、产业园区,开展大规模引才、人才政策宣传、人才项目对接、校地合作签约等系列活动。
“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诚意、带着政策、带着岗位,诚挚邀请同学们来漳就业创业,成就梦想,开创未来。”11月30日,漳州市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欧阳晓红在北京大学宣讲会上向在京学子发出诚挚邀请。
“人才漳州月”活动启动以来,漳州相关市直部门和县(区)组成28个“万才聚漳”招聘行动小分队,分批前往32座城市、所高校开展引才工作。同时,以赴外大规模宣讲引才为契机,举办漳籍学子座谈会,从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营商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推介漳州,深入细致地解读漳州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帮助更多漳籍学子了解家乡变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漳就业创业。据统计,“人才漳州月”系列活动共吸引5万多名青年学子咨询了解我市人才政策、多名优秀人才报名“选优生”及事业单位、国企、民企的招聘活动。
我市主动加强与各高校的对接联系,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以规划建设的合作平台和基地为纽带,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孵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科技—人才—产业—创新”四位一体的全面合作格局,推动形成新兴高端产业示范、前沿科学技术创新、关键复杂问题攻关、高层次人才培育等良好局面。目前已签订55份校地合作协议,涵盖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多个领域的战略合作。
以最真的情怀聚才
“市里各种人才奖励措施,让我在漳州从无到有,企业从弱到强。”近日,福建吉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炎松看到“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兴奋地说。李炎松是我市年从广东引进的福建省B类人才,他参与创办的福建吉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拥有5条生产线,80多套包装机,研发生产的产品型号类型有30多个,与国内多家烘焙知名企业达成合作,产品订单不断,年产值可达万元。
近年来,漳州连续制定出台多份重要人才政策。年,研究出台了《漳州市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人才行动计划(-年)》,首次对我市高层次人才进行分类,并制定了安家补助、购房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年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人才项目优先扶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队伍优先培育、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要素优先保障等五个方面入手,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力度大、补助范围广的2.0版本人才政策;近日,市委、市政府又研究出台了《漳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漳州市“万才聚漳”行动计划》等3.0版本人才新政,专门推出了全国领先的留才奖励,涵盖了从大中专毕业生、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实用型、专业型人才,分层分类给予1万元至万元不等的奖励。特别是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对台湾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人才在漳工作满3年后给予每年每人5万元的留才奖励,为各类人才就业创业健全了最优最全的政策保障体系。
以最足的诚意留才
引才只是手段,人才最终能否留住,关键在于能否建立适合人才长期发展的良好生态。我市大力推进漳州市高层次人才网建设,分层分类发放“漳州人才卡”,从创新创业、人才公寓、安家补助、看病就医、子女教育等各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以“妈妈式”服务,用心当好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金牌店小二”,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服务最细、沟通联络最用心的人才生态环境,让各类人才在漳州安心、安身、安业。
11月24日,台湾在漳创业青年、长泰明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冠颖在“人才漳州月”系列活动——漳台人才融合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将尽己所能,让更多的台湾青年了解漳州的政策,到漳州发展。”
今年是曾冠颖来漳州的第16个年头,在曾冠颖看来,大陆近年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未来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前景广阔,而台湾观光农业、民宿旅游、文创等行业发展不错,许多在台湾从事相关行业的青年急需在大陆找到落地生根的土壤。
近年来,我市加强重点行业(产业)研究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人才漳州月”期间,我市还举办了海外优秀青年人才来漳学术交流专场活动、青年闽商漳州行活动、漳州市巾帼电商实用技能人才培训班等,为各类在漳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来源:闽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zy/1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