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
就算逃得过七大姨八大姑的
催婚和各种追问
也逃不过一堆堆饭局
饭局上也免不了被劝酒
你准备好了吗?
01
福建各地
“酒手”风格
”
以下纯属娱乐,切莫对号入座
漳州人
喝酒面不改色,看似不能喝,
酒桌上战斗力惊人。
泉州人
把爱拼才会赢发挥在了酒桌上,
爱喝敢喝,喜欢一口闷,
酒量可以叫板内蒙古和东北大汉。
福州人
不是一般的能喝,不管有没有菜,
大部分男性早中晚必须喝两杯,
甚至有早上吃粥喝酒,喝汤饮酒的习惯。
南平人
闽北老爷们都喜欢喝酒
所以酒量也不能小看。
三明人
酷爱啤酒,无论男女老少,
基本都能当饮料喝。
厦门人
喝酒比较低调,能喝多少就喝多少,
不逞强。
宁德人
喜欢喝瓶酒,都是狂喝,
但是喝白酒战斗力比较弱。
龙岩人
喝酒喜欢定一大堆规矩,
敬酒必须有理由,
喜欢边喝酒边聊天。
莆田人
喝酒不会太猛,如果不想喝,
说个理由可以推脱掉。
02
春节聚会
喝酒有公式
”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饮酒的量:
成人饮酒:
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g,
25g酒精量相当于啤酒ml,
或葡萄酒ml,或38°的白酒75ml,
或50°白酒50ml。
女性不超过15g,
15g酒精量相当于啤酒ml,
或葡萄酒ml,或38°的白酒50ml,
或50°白酒30ml。
饮酒公式:
饮酒量(ml)×酒精浓度(%)×0.8=酒精摄入量(g)
以饮ml50°白酒为例:
酒精摄入量为:ml*50%*0.8=40g
03
酒文化的
前世与今生
”
酒本是李白诗中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苏东坡散发的
“几进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自在心境。
在古代,用“诗”来赞美酒,借酒抒情,
当今,仍然有不少文学与酒结缘,
酒的文化属性用不同的方式传承了下来。
不同地区的酒文化体现了不一样的性格:
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细致缜密
及中原人温良文雅。
古代,酒属于奢侈品,
用于祭祀、庆典、战争等隆重场合。
酒属于“圣液”,与国家大事紧密相连,
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们饮用,
而是给祖先、神仙享用的。
历朝历代的惯例是高度垄断酒类的
生产、销售、拥有、使用等。
每个朝代都有管理酒类的机构,
被称为“酒政”。
《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就是十足的酒鬼,
每次召集军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闷。
谁不喝,就打谁一百军棍。
据《世说新语》记载,
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石崇经常宴请达官贵人,
并且喜欢劝酒、逼酒。
他的绝招是,
让家里养的美女给客人敬酒、劝酒。
如果哪位客人没喝干美女敬的酒,
他就吆喝家丁,把美女的人头割下来。
这算得上中国历史上逼酒最绝的。
酒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
适量饮酒也的确有利于
活跃就餐气氛、增进感情。
现今,酒桌上的酒不是主角,
而是社交的工具,
多数不是因为喜欢而喝,
而是不得已而喝。
酒文化的社交属性从古延至当今,
普遍百姓都认为酒桌上好谈事。
酒文化的扩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慢慢自上而下渗透。
但是,不仅在古代,
当今无节制的劝酒与拼酒
也成了很多悲剧的开始。
年9月,
海南一伴娘被劝酒,导致酒精中毒身亡。
年1月,
江苏一研究生参加导师饭局
大量饮酒后,在宿舍猝死。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04
这么喝酒可能
得“牢饭”来配
”
年4月,
小陈召集朋友们一起到
厦门一家小炒店喝酒庆祝,
喝得醉醺醺的小吴骑摩托车离开了,
酒友们也无人劝阻,
途中发生交通意外身亡。
年,海沧法院做出判决:
酒友每人赔1万。
1、强迫性劝酒
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
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
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
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
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
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安全护送醉酒者
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
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
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
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
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新春佳节
在酒桌上且行且珍惜~~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如果你觉得本文还不错
请赏个z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zy/1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