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年漳州市人才


北京哪间皮肤病医院好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年,漳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目标,主动将人才工作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释放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互动融合的乘数效应,切实增强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驱动力,人才总量呈几何级增长的局面正逐步形成。这一年,新增省“百人计划”人才(团队)4人,同比增长%;省ABC类高层次人才96人,同比增长.3%;省工科类青年人才人,同比增长.4%;市引进高层次人才79人,同比增长%。同时,还新增国家“万人计划”1人,省“外专百人计划”2人,省特支“双百计划”5人。龙江大地人才荟萃,社会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绘就出一幅人才强市的壮丽画卷。

齐抓共管凝聚人才“新合力”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去年以来,漳州全市上下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党管人才工作新模式,充分调动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着力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人才工作、亲自研究重大政策、亲自参与重大活动,先后对漳州市人才工作作出17次批示,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去年8月,漳州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主要领导亲临会议并讲话,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责任体系,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开展市县两级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对每年考评前三名的县(市、区),最高给予万元奖励。同时,将人才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的考评内容,通过开展人才工作项目竞赛活动,每月对各地进行量化打分并排名通报,全面调动县级层面人才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营造人才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如今,“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创优政策人才产业“深融合”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漳州不断创新人才政策,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漳州市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持续改革攻坚,释放政策红利,先后配套出台《关于“双创之星”评选细则》《关于首席科技官岗位补助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文件,建立人才工作与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协同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年,遴选出10名具有产业发展前景好、研发水平领先、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每名给予万元的资金补助,示范带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针对漳州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专门出台《漳州市主导产业技术人才岗位补助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漳州市急需紧缺的新兴产业人才,给予企业税前支付薪酬最高60%的资金补助。

建立顶尖人才和重大团队项目“一事一议”制度,对能够引领漳州市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水平跨越式提升、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急需或特需高层次人才或团队,通过“一企一策”“一人一议”的方式,从人才、科技、工业等专项经费中统筹给予综合支持。年,漳州市从浙江杭州引进1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投资11亿元成立“龙海协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一企一策”的方式,给予1亿元的创业综合支持,帮助该创业团队做大做强。

此外,漳州市注重发挥独特对台优势,出台《关于促进漳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推出58条惠台举措,并依托建设台商投资区、古雷石化产业园、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国家级对台产业合作载体,加强与台湾石化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加快产业项目集聚,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基地,进一步深化漳台人才交流合作。

搭建平台构筑聚才“强磁场”

年漳州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实施招才引才个性化政策,坚持院士工匠一起引,培养使用两手抓,进一步扩大人才‘朋友圈’”的强力号召。

作为高端人才集聚的高端研发平台,片仔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既是公司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站以来,工作站共申获国家级科技项目13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2个,市级科研项目2个,累计获得资助超过万元。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构筑聚才“平台”被摆在撬动城市发展的关键位置上。去年来,漳州市扎实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新增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连续三年新增数位居全省第一位;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9家,并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县县全覆盖;新增国家技术研发中心1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申报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年,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共7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多家。

积极构建招才引智平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全市教育、卫生、国企等用人单位赴重庆、东北三省等开展专项招聘活动,共接受咨询人次,达成就业意向人。先后举办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项目资本对接活动、漳州市第二届海峡两岸人才与项目对接会和硅谷“智汇福建、才聚漳州”交流对接活动,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深入漳州对接交流,共促成人才合作项目个,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项目48个,并聘请名专家为“漳州市产业发展顾问”,有效拓展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的新途径、新载体。组织24名北京高层次医疗专家赴南靖县开展“师带徒”暨精准医疗扶贫活动,11名北京高层次医疗专家与28名市、县优秀医生结成师徒关系。目前,全市已建立34个名医工作室,助力漳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提高诊疗水平。

优化服务打造用才“大舞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全面推进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漳州市引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新能源汽车电子专家陈少棠博士;打破国外在高端阀门领域产品技术垄断,实现高端阀门产品国产化,漳州市引进阀门领域顶尖技术人才马西莫·扎帕蒂尼博士,现任大通互惠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为助力漳州市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漳州市引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山大学及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郑石轩,来云霄投资兴业。这些高层人才的成功引进,只是漳州市打造特色聚才平台、实施特色人才工程、构建特色用才模式下的一个成果体现。

如何留住高端人才,既要好政策、大平台,更要“真金白银”招贤纳士,创造优质服务。仅去年一年,漳州市就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共2.91亿元,建成人才公寓套,分层分类向人才提供20万元-80万元的购房补贴、租房补贴,逐步建立“购、租、补”三位一体的人才安居体系,并协调解决43名高层次人才子女自主择校。从各方面努力破解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制约,努力形成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

积极营造宜居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响“清新福建、花样漳州”,努力使漳州成为最“养人”的地方。特别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拓展“生态+”内涵,延展“生态+”效益,又好又快推进“五湖四海”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以“五湖四海”的生态建设,集聚“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

重才、引才、聚才、爱才、育才……在人才强市战略的推动下,如今的漳州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刷新、人才洼地正在形成。全市上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激发创造活力为重点,强化纵横联动、系统发力,形成人才引进的源头活水,走出了一条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之路。一座让人才工作顺心、舒心,生活安心、暖心的新兴城市正在逐步崛起。

(来源:平和县政府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wh/114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