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6562617.html8日上午,漳州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召开,介绍漳州市相关领域“十三五”以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期间,漳州市有关领域交出了什么样的答卷?
市发改委:“富美新漳州”建设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不懈“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富美新漳州”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三千亿元、四千亿元大关,首次进入全国城市GDP前五十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赶超目标,提前四年完成比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发展支撑后劲更强,累计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培育形成大健康、大装备、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均突破亿元、占GDP比重均超40%。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培育形成高新技术企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明专利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件。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五年累计实施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多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4%提高到61%。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30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等走在全省前列。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海丝”节点城市、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走深走实,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累计新批外资企业多家。对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新批台资项目多个。
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积极融入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创新经验,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县。我市“生态+”发展模式,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生态文明类优秀案例。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水质、气质、土质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4.8%。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比年翻一番。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提前一年半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教育、医疗、养老、城乡基础设施等短板加快补齐,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覆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未来五年,在发展目标方面,全市经济指标既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速,又要推动质的稳步提升,力争更好更快一些,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5万元,经济发展保持赶超态势。居民收入达到4.32万元。在发展定位方面,围绕建设“富美新漳州”总目标,将着力打造“四城一支点”——“四城”即创新引领的工业新城、富美善治的生态之城、两岸融合的开放之城、活力奋发的文化名城;“一支点”即迈向深蓝的战略支点,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市工信局:坚定不移走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漳州工信系统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4+4”重点产业聚集发展,形成了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产业、材料与新材料三个千亿产业集群。
企业规模、质量同步提升,规模工业企业数比“十二五”末增长10.7%,片仔癀药业、龙轴集团、立达信LED照明、三宝集团、恒丽电子等一批示范企业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项目后劲持续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亿元,技改投资近亿元,年度投资总量占全省20%左右。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就,打造了中科智谷、芯云谷等一批信息化产业园区,完成“上云上平台”企业家,入选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项目库70个,获评省级应用标杆6家。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台商投资区、古雷开发区被列为省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
企业帮扶落地见效,精准出台系列政策,持续深化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政企直通车、市工信局“一联系三挂钩”等一套工作机制,五年兑现各级惠企政策资金超5亿元,解决企业问题超个。
“十四五”期间,漳州市将——
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
进一步升级产业结构,重点加快发展“三大三新”产业,实施“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和千亿产业集群。
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重点培育一批“三大三新”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智能制造、单项冠军企业。
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培育“互联网+”新业态,推广应用新模式,加快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进一步打造工业载体新增长极,重中之重加快古雷开发区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示范标杆园区。
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坚持保护生态与呵护产业并重,注重产业发展环境更加友好、项目引进与资源禀赋更加匹配、能耗约束与重大工业项目落地更加协调。
进一步创新企业服务保障机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漳州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体制机制固化优化常态化工作实施意见》和“政企直通车”等依托服务机制,切实打通企业问题直通各级政府领导的快速通道。
市商务局:加快打造区域性商务重点城市
“十三五”期间,漳州市商务系统注重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商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外贸持续扩大优化。“十三五”期间,预计出口年均增长2.4%,今年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亿元、增长7.5%,其中,出口增幅预计达到10%以上,进入全省前三,出口规模在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五年来举办了16场“漳州味·世界行”“漳州产·全球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了55场境外重点展会,和57个国家和地区新建立外贸往来,目前我市地球村的生意圈朋友达到个;新增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县(区);15家外贸企业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15家外贸企业入选全省百家重点外贸企业。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市开展“一把手”抓招商活动多场,推动“三维"项目签约个,计划投资额亿元。全市累计新设立外资企业个,合同外资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其中台资亿元,现有世界强投资项目12家,台湾百大企业投资项目13个。“十三五”期间漳州市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居全省第四,实际利用台资居全国地级市前三位,合同外资到资率居全省第一。工业大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两岸合作建设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联盛纸业林浆纸一体化、深远海海上风电产业园等一批百亿元大工业项目签约;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台湾奇美集团投资古雷项目、福欣特殊钢二期冷轧等重大外资项目开工建设。
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0%以上。特别是电子商务引领的新消费发展迅猛,年全市电商交易额突破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4倍。积极培育夜间经济、特色商圈,漳州古城等11个商圈入选全省百个重点商圈,获评省级商务特色镇3个;新增省级老字号2家、省级美食街区2个、全省百家重点内贸企业8家。开展了“你消费、我买单,亿元发票大奖等你拿”“乐购漳州”“千万购车补贴”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办好年货节、小吃美食节等活动,支持企业参加“漳州味·华夏行”等重点展会多场。
商务为民取得实效。实施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2个农贸市场改造建设任务,获评全市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深入实施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全市农产品交易额突破50亿元,居全省首位,创建了5个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4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培育出一批亿元级农产品网销项目,其中,花木、蜜柚、地瓜三个农产品网销项目被国家邮政局授予“电商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电商扶贫经验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典型50佳案例”。
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年5月,我市入选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两年时间完成45项试点任务,率先开展台资企业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对台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年获评福布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百佳城市”。年3月漳州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投用。年4月,获批中国(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口岸整体通关时间于年提前两年实现“比年压缩一半以上”的目标。开发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年全市开发区工业产值占全市的66%,固定资产投资占58.7%,进出口占83.6%,实际利用外资占90%。
十四五时期,漳州市将主动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按照全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部署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推进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城市。
市财政局:发挥财政的保障、撬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局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年的.75亿元,增加到年.2亿元,年均增幅6.7%;地方级收入从年的.1亿元,增加到年.41亿元,年均增幅5.2%。年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级收入分别为.3亿元、.81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亿元,民生领域、“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支出结构持续优化,财政保障民生效果显著。全市民生保障类支出从年.02亿元,增加到年.53亿元,增长22.4%,年均增长5.2%,占一般公共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80%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4个百分点。
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全市累计投入7.2亿元支持疫情防控。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用好用足上级直达资金50.9亿元。截至11月30日,市本级统筹各类资金32.63亿元,确保“六稳”“六保”有效落实,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性增长。
“十四五”期间,漳州市将围绕稳健财政、民生财政、科学财政、兜底财政、现代财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性增长成果,兜牢基层“三保”,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并主动对接税制改革,优化各级财政关系,不断完善制度,助力供给需求侧改革协调推进,加快融入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苏依婕
《福建日报漳州观察》由福建日报社主办欢迎各县(市、区)报道组、各机关单位宣传干事、各乡镇宣委等投稿!投稿邮箱:fjrbzzz.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wh/1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