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在我国深圳(香港)到上海直径约.6公里的土地上缺乏一个超大城市(也就是国家中心城市),而福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周边省市的竞争。因此,有必要合并厦门和漳州成为新厦门市,构建中国东南经济增长极。
一、形势逼人
年福建省委九次会议上提出厦门为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龙头城市,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福州、泉州和厦门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年福建省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健全闽东北和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保护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然而,由于历史和体制因素,目前福建都没有形成一个好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武汉、西安、合肥、杭州、成都、济南、南京等城市都在全力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其中通过区划调整,扩大本地区的土地和人口规模,如年合肥合并了部分巢湖,面积达.1平方公里,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和莱芜市区划调整,区划面积由平方公里增为.33平方公里,总人口由.12万人升至.75万人。
而我国厦门市却是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面积最小,GDP总量目前也是较小规模的城市。如表1。
表1年五个计划单列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计划单列市
深圳
厦门
宁波
青岛
大连
面积KM2
.47
.61
.85
常住人口
(万人)
.88
.2
.98
(年数据)
GDP
(亿元)
.09
.04
.1
.31
.7
人均GDP
(万元)
20.04
14.27
14.32
12.43
10.0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1
.37
.5
.7
地位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
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学工基地
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万亿)
8.39
1.18
2.09
1.79
1.46
进出口贸易额亿元
.86
.89
.4
.4
.8
产业结构
0.1:39.0:60.9
0.4∶41.6∶58.0
2.7∶48.2∶49.1
3.5:35.6:60.9
6.5:40:53.5
港口吞吐量亿吨
2.58
2.13
11.2
5.77
3.66
集装箱
(万标箱)
.92
.22
.5
大学数量(所)
大学生:万人
13
10
16
21
15
20.6
26
41.6
30
28.5
(年数据)
PCT
-
-
利用外资总额(实际到资亿美元)
82.03
(年数据)
19.16
23.6
58.4
26.8
(年数据)
旅游人次
亿人次
1.8
(年数据)
1.00
1.4
1.09
0.93
(年)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整理获得
注:宁波和大连市缺PCT数据,有的城市的是年统计数据
从表1看出,厦门市面积在五大单列市最小,GDP总量也是最小,但每平方公里的GDP和财政收入仅次于深圳。拥有很好的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度,如“全球二线城市”、“改革开放最成功40城”、“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二十强”、“年中国百强城市”、“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全国第二。年厦门外贸竞争力全国第五,厦门的营商环境全国第二,厦门自贸区其中全国首创为63项,22项全国推广。
合并厦门和漳州,建立新厦门市,,经济特区、对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自贸区和自主创新试验区,跨境电商等政策全覆盖到新厦门市,这样可以形成面积达.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GDP.87亿元,成为中国第18个GDP总量超过万亿的大城市。
二、政策允许
1.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会议指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2.国家发展改革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求,除了放开不同城市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外,其中要求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推动一些中心城市地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3.年两会中央主要领导人视察福建省代表团,要求厦门发挥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建立区域经济增长极,为祖国和平统一做新贡献。
4.厦门和漳州互补需要。厦门和漳州在文化、地缘、语言等方面都一样,厦门拥有的政策资源和计划单列市,拥有的财政资源,但最大的短板就是缺腹地和空间资源,导致高房价等形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漳州的营商环境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拥有福建最大的沿海平原,但产业链,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也有巨大的改善空间,二者合并,绝对会产生1+1远远大于2的经济聚集效应。
三、理论支撑
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提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le)将增长极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理论中,之后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Fried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schman)指出区域经济增长价的虹吸效应和捐点效应。广义经济增长极包括制度创新、对外开放等,狭义的经济增长极包括产业增长极化、城市规模的增长极等
四、具体措施
1.区域融合。比如把角美和厦门海沧区合并,形成新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地铁、医疗、教育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一体化。合并岛内两区,把龙海市区化调整。以及相应的各区县的土地区划整合。
2.产业融合。
(1)全力促进古雷半岛石化园区的招商引资和提升。我国PX每年进口约亿元人民币,古雷拥有全球最好的港口资源和约平方公里的工业发展腹地。全力把我国台湾地区石化产业以及全球石化产业吸引进来,打造中国东南炼化一体化重镇。
(2)极大拓展厦门旅游资源。漳州拥有的南靖土楼和厦门鼓浪屿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云水谣、东山岛美景,打造新厦门市的旅游会展产业,提升到几千亿产业集群。
(3)整合海峡两岸三地的资源,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技术和人才资源,祖国大陆庞大的市场资源,福建省闽商资本尤其是莆田系的医疗资本,厦门得天独厚的气候、水和温泉资源等,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打造成海峡医疗旅游服务园区。
另外,10个千亿产业链,全球招商引资,做大做强。
3.利用厦门湾优越的港口资源,全力招商引资,把区域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的资源,尤其是新厦门市可以北承长三角、京津冀的资源、人才资源(相对于这两大区域,新厦门市的气候、水、空气、森林等资源具有绝对优势),南接珠三角(相对于广州、深圳等,新厦门市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营商环境,至少把大量在珠三角投资的部分闽商吸引回来),东接我国台湾地区的钢铁、炼化和电子产业集群,新厦门市对我国台湾地区具有真正的“五缘”优势)。新厦门市以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利用强大的财政资源全力改善新厦门的基础设施,吸引东南亚大量的华侨资本进入。
4.基础设施一体化,搬迁市委市政府到岛外,修建跨越厦门湾的地铁,打造短期是国内著名的湾区经济,未来成为媲美粤港澳大湾区的都市群,通过几十年发展,逐渐打造世界级产业群、港口群、产业群、世界级大学群,成为中国介于上海和香港(深圳)之间的超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人口超千万,GDP总量超过万亿的中国东南经济增长极。
老丁评论
谢谢随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s/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