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漳州城事」
“龙文,良马也,见鞭影则疾驰,不俟鞭策而腾骧”(出自《龙文鞭影》)。龙文区是漳州两个市辖区之一,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龙海市步文、郭坑两镇组建而成,年1月正式成立。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4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常住人口18.29万人,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祖籍地。龙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据考证,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美丽的云洞岩脚下刀耕火种,开启了龙文区文明之先河。近年考古发掘的商代樟山的“浮滨文化”遗址,再次印证龙文确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城区。在辖区内至今仍保存着云洞岩旧石器晚期遗址和摩崖石刻多处,宋代的洛滨山窑遗址及江东桥,元代踦下桥、明代邺山讲堂、国宝中药片仔癀发源地璞山岩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历代许多名人如朱熹、林釬、丰熙、蔡烈、黄道周、弘一法师等均在此地或开坛设学或隐迹修学。集文化、名人、古建筑为一体的湘桥村是福建历史文化名村,是著名国画家黄稷堂先生的祖籍地。龙文区位独特,设施完备。位于漳州市区东大门,是连接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的交通要道。鹰厦铁路穿境而过,漳州火车东站坐落区内,距厦深高速铁路漳州站仅3公里;厦漳、漳龙、漳诏高速公路直接城区,国道、和省道官九线横贯南北;规划中的漳州军民两用机场位于龙文区内,厦漳城际轨道、厦漳滨江大道将贯穿龙文区;水路可沿九龙江直达漳州港、厦门港。龙文区在城市建设中坚持社会事业优先,积极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辖区内有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漳州实验中学、医院朝阳分院、医院及在建或即将医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完善的公益配套设施。龙文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地处九龙江中部冲积平原,区内水网稠密,九龙江北溪、西溪三面环抱,九十九湾贯穿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无霜期天;绿色生态葱郁怡人,拥有漳州城市森林公园和在建的总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的碧湖生态公园,是国家园林城区和国家卫生城区。境内有“闽南第一碑林”mdash;国家4A级景区云洞岩、壮观雄伟的瑞竹岩、雄风犹在的万松关、环境清幽的石室岩、连绵起伏的五营寨、古老神秘的关帝庙、滩阔水清的黄坑沙滩、传说动人的东溪小姐楼、稀世珍宝肉身和尚等旅游景点。郭坑镇黄坑地下温泉初步勘查,日出水量吨以上,平均水温62摄氏度,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龙文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全区现有工业企业多家,工业经济呈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家具制造、电子仪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汽车汽配五大特色产业,产值分别占漳州全市的23.5%、16.2%、7.2%、6.1%和2.3%,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世界强企业艾默生、失崎、英博雪津已落户龙文。管辖的蓝田经济开发区现拥有16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工业项目。龙文商贸物流业发展迅猛,现有较具规模商贸物流企业多家,资产总额多亿元,总建筑面积多万平方米。在建的福建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城总投资20亿元,是一个对接台湾,辐射海西、华南、内陆乃至东南亚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平台。龙文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市委、市政府作出市区中心东移龙文重大战略部署,市政府驻地已经国务院批准迁至龙文区,新行政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势必为龙文产业、人口带来巨大的集聚效应;碧湖生态园开工建设,市城乡规划局等10多个市直机关进驻,龙文区将成为漳州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加快推进,年将初步实现同城化。作为厦漳同城化的核心前沿,龙文必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面对新形势,龙文区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着力打造行政商务金融中心区、先进制造业集中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区、总部经济聚集区,努力建设海峡西岸新兴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近年来,龙文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抓漳州市实施城市东移战略历史机遇,按照“海西应先行、龙文走前列”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商贸活区、中心带动、城乡互动”发展战略,突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商贸物流三个重点,强化项目带动,注重统筹协调、改善民生,全面加快新中心城区建设步伐,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仅占全市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7.9%的财政总收入、8.4%的地方级财政收入和10.1%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增长15%,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分成前财政总收入17.42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41亿元,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增长3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14%。">“龙文,良马也,见鞭影则疾驰,不俟鞭策而腾骧”(出自《龙文鞭影》)。龙文区是漳州两个市辖区之一,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龙海市步文、郭坑两镇组建而成,年1月正式成立。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4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常住人口18.29万人,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祖籍地。
龙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据考证,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在美丽的云洞岩脚下刀耕火种,开启了龙文区文明之先河。近年考古发掘的商代樟山的“浮滨文化”遗址,再次印证龙文确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城区。在辖区内至今仍保存着云洞岩旧石器晚...
文化——之地龙海
龙海地处福建第二大江九龙江的出海口,由原龙溪县和海澄县于年合并而成,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县,年撤县设市,年划出郭坑、步文两镇成立龙文区,年角美成立漳州台商投资区并由漳州市单列管理。
龙海自古以来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也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龙江风格”的诞生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有世界最大的石梁桥—江东桥,有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万年前的古火山口,有隆教湾海滨浴场、红树林湿地等一批自然景观,有南太武高尔夫俱乐部、紫云山城市公园等一批旅游设施配套,有海门岛、双第农场、南太武山生态风光和埭美水上古民居、东泗清泉谷等一批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景区。
唐郡——之地漳浦
漳浦县地处闽南金三角,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海洋大县,辖21个乡镇、10个农林茶盐场,是一个拥有平方公里土地,公里海岸线,86万人口的文明古县、资源大县、旅游强县、花卉名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县城旅游品牌百强县,是海西重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的新能源基地,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基地及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千年文明古县。建县于公元年,历代名人辈出,名胜古迹繁多,列入中国文物地图册文物点近六百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大车鼓、竹马戏、剪纸艺术、妈祖文化等古老民俗流光溢彩,是全国文化先进县。
故郡——之地云霄云霄县地处福建沿海东南部,隶属漳州市,辖9个乡镇(场)和1个工业开发区,有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42万。是著名的“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温泉之乡”、“开漳地”、“光电之都”,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和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生态县”、“福建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云霄历史悠久,文化浓厚。唐总章二年(公元年),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率领87姓将士入闽,在云霄火田开屯建堡,把先进的中原文明带入漳州。唐垂拱二年(公元年),陈元光奏请朝廷诏在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建立“漳州府”,开创了1多年的漳州历史。至今,云霄境内仍较好保存西林漳州府旧址、威惠庙、燕宫、陈政墓园等大量“开漳史迹”。开漳将士后裔遍播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漳籍后裔回乡寻根谒祖,云霄因此被誉为“开漳圣地”,陈元光也被后世尊为“开漳圣王”。7年至年,云霄成功举办五届“开漳圣王”文化节,“开漳文化”成为维系海内外同胞亲情乡谊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海韵——之地东山
东山是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岛县。历史上曾先后隶属于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绥安县、泉州(治今福州)龙溪县、漳州怀恩县、漳浦县、诏安县。年5月1日建县,年5月12日解放。初建县时,县政府驻地在今铜陵镇(原称城关),年3月迁到西埔镇。
东山拥有六大类、48种旅游资源,“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海岛风光、海洋文化、海鲜风味、海峡风情,构成了东山岛滨海旅游的独特魅力。全县现有星级酒店7家,总床位个。旅行社12家,是全市旅行社最多的县份。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风动石—塔屿”景区和马銮湾景区,以及滨海文化艺术走廊、海湾公园金銮湾段等一批风景名胜。年共接待游客.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1亿元,分别比增30.2%和67.2%。
风韵——之地
诏安
诏安地处福建省最南端,闽粤两省交界处。东接云霄县,东南临诏安湾,西邻广东饶平县,北接平和县,素称“福建南大门”和“漳南第一关”,是海西主体联系珠三角的“桥头堡”。
诏安依山傍海,文化艺术独特,拥有以山海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以古文化、古建筑、民俗风情为主的人文景观,主要景区景点有乌山、九侯山、汾水关、点灯山、梅岭半岛滨海旅游区、悬钟城、铁炉港、烟墩山、南门“关帝庙”、城洲岛、腊屿祥麟塔等
柚都——之尚平和
平和于明正德十三年(年)置县,地处漳州西南部,与福建、广东两省八县相连,为省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既是经济欠发达县,又是沿海经济开放县。全县现有56.1万人口(位居漳州市第四位),面积.6平方公里(位居漳州市第一位)。
平和山川秀美,人文景观独特,保存着众多体现闽南文化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千年古刹三平寺是闽南佛教圣地,香火鼎盛,影响近及闽粤沿海,远至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等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享有“闽南第一山”之誉的灵通岩,以其“雄、奇、险、峻”的火山岩奇观,成为闽粤沿海的旅游热点,目前正争创国家3A级风景区和省级火山地质公园。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上土楼、芦溪袖珍绳武楼、克拉克瓷古窑址,不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庄上土楼、芦溪袖珍绳武楼、克拉克瓷古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平寺
土楼——之城南靖
南靖县前身为南胜县,建置于元至治二年(年),隶属漳州路,辖今南靖、平和2县全境及漳浦部分地域。县治设在九围矾山东麓(今平和县南胜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现县人民政府驻地山城镇,全县辖11个镇:山城镇、靖城镇、丰田镇、龙山镇、金山镇、和溪镇、奎洋镇、梅林镇、书洋镇、船场镇、南坑镇和1个高新工业园区、1个土楼管理委员会、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万。全县旅游资源丰富,最出名的,为世遗土楼、云水谣景区等。
绿色——之城华东安
华安于年置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北部,九龙江北溪中游,素有“北溪明珠”之美誉,毗邻漳平、安溪、南靖、长泰、芗城等5个县(市、区)。全县辖6镇3乡、1个省级开发区(华安经济开发区)和4个国有林场(金山、西陂、葛山、利水),土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6万,有畲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是二类革命老区县。
华安自然风光秀美,有国内罕见的动植物基因库-贡鸭山,以其“林茂、山雄、石怪、水秀、树奇、壑幽”而著称;全国竹类植物综合基地-华安竹种园,是国内异地保存种属最全、种数最多的竹类植物园。华安人文景观独特,有二宜楼、南阳楼、南山宫3处“国保”单位,仙字潭、东溪窑和齐云楼3处“省保”单位。
文昌——之城长泰
长泰县是闽南厦、漳、泉三市交汇的唯一县份,同时,历史上曾隶属泉州、又属厦门(唐贞元十八年前后,为大同场下的武德乡),后归漳州。长泰县创立于公元年,至今有年历史。是漳州惟一状元林震的出生地,被誉为“千年古县、状元故里”。
长泰旅游资源丰富,有古山重、马洋溪漂、十里蓝山等。
来源:漳州新闻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怎么去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s/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