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美景
汰口古寨
在距离素有“千古之谜”、“江南一绝”的华安县沙建镇仙字潭约3公里处,也就是在九龙江北溪汰溪下游的小山头上,在参天大树之间座落着一座古兵寨建筑——汰口寨。它虽然历经六七百年以上的风吹雨打,但仍然保持原始的兵寨建筑风貌,丝毫现代建筑的痕迹,与山脚下近年来的现代化住宅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有着悠久的建寨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就是古老而神奇的汰口寨。
高山族风情园
高山族人将内心的喜悦全部倾注在歌舞之中,内在节奏体现于外部形体动作上,形成一种颤动的舞蹈律动特征,结实有力,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热情奔放的动人美感。
连臂踏歌:象征团结的连臂踏歌舞(也称拉手舞)是台湾高山族最为流行的集体舞蹈形式。参加人数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至数百人,男女均可参加。拉手舞的腿部动作多,手的动作少。有上步、退步、抬腿以及不同节奏的踏脚动作。队形包括圆形向左、向右环绕,向圆心进退及螺旋形、龙摆尾等便于集体环绕的队形。拉手舞以一位能歌善舞者为首,为首者一边高歌领唱,一边示范舞姿;整个舞蹈形式活泼、气氛热烈。
杵舞:又称杵歌、杵乐或杵音,是古代人们用杵臼舂米时留下的劳动娱乐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伴随杵舞的是一种劳动歌曲,妇女舂米时,三四人一组,共持木杵,环臼而立,随着舂米的节奏而低声唱和,委婉动听,很有特点。跳杵舞时,妇女们头戴鲜花,身穿艳丽的民族服饰,手持木杵,且歌且舞。时而聚拢,时而散开,舞姿优美活泼,歌声、杵声铿锵悦耳,舞蹈步法也很富有变化,是台湾高山族中较有特色的表演性舞蹈形式。
甩发舞:民俗上一般要求只有未结婚的少女跳舞,男人则坐在周围观看,不得参加。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姑娘们散开自己美丽的长发,随着歌曲翩翩起舞。甩发舞开始时,妇女们手臂相挽,双手抚胸,脚步前后踏动,慢慢地摇动身躯和长发。随着音乐旋律的加快,身体和头部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大,逐渐进入舞蹈的热潮。甩发舞以飘拂甩动的长长黑发为表演的中心,蕴涵着强烈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还有盾牌舞、求婚舞、口弦舞等非常有民间特色的高山族舞蹈。
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狮形山下,走近南阳楼,“福建省土楼博物馆”几个大字跃入眼帘。南阳楼系二宜楼创建者蒋士熊之孙蒋经邦所建,时在嘉庆丁丑年端月(年农历正月)比二宜楼迟建47年。由于有二宜楼作为蓝本参照,因而二宜楼建筑设计方面的优点特点为其所吸收,可称是二宜楼的缩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较之二宜楼更胜一筹。南阳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平方米,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设4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为7开间,共有房间96间。现楼内陈列了土楼主人当年的家具、文具、文玩等物品、劳动工具等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当年土楼主人的生活原貌。”
贡鸭山森林生态旅游区
贡鸭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于福建省南部的华安县境内,距华安县城28公里,由贡神峰和麒麟峰组成,面积.7公顷。区内森林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以林茂、山雄、石怪、树奇、水秀、壑幽、洞异而闻名。这里气候宜人,春天山花烂漫,白雾环绕,夏季百木垂荫,清爽宜人,晚秋树果累累,四处飘香,冬季寒意袭人,一派北国景象。区内万石灵秀,素有“山奇石更奇,石动物风光冠八闽”之美誉。
齐云楼
齐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八年(一五九O),距今已有多年,是目前已知始建年代最早的圆形土楼,堪称“楼母”,证明华安是闽南圆土楼发祥地。
漳州二宜楼
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楼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
专业从事亲子户外活动,
国学夏令营、冬令营,家庭教育拓展,
家庭和谐孝道策划,员工团队协作策划。
许轩达
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s/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