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夏日炎炎需防病


夏日炎炎需防病

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理功能弱,难以适应夏季的高温环境,加上蚊蝇叮咬,食品容易腐烂变质,婴幼儿又贪凉、贪饮,因此夏季是孩子疾病多发的季节。

    1、痱子。天气酷热,小儿皮肤柔嫩,肌肤汗出不顺畅,易生痱子;若用手搔抓,粘染灰尘等,会致使感染,出现脓疮或小痂(中医称之痱毒),出现皮损瘙痒热痛、喂寒,孩子哭闹不安等全身症状。预防:婴幼儿夏季服装要宽大,色淡而薄,有利于透风透气,吸收汗液,保持凉爽,舒适;重视皮肤卫生,勤洗温水澡。避免汗液浸渍皮肤。婴幼儿最好每天洗3次澡,洗后在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处扑些六一散(滑石6份,甘草1份,研极细面),以除湿解毒、避免痱子产生;饮食宜平淡而富营养,适当进食水果、饮料,补充水份;上学或室外顽耍时,勿让皮肤直接照耀阳光;若已生痱子,切勿搔抓或烫洗;若已染痱毒白癜风能不能治好,先用三黄汤(黄芩、黄柏、黄连各30克)煎水沐浴后,继用青黛散(滑石、石膏各2份,青黛、黄柏各1份,研细面)干撒或麻油调涂,内服清热解毒口服液或中药清暑汤,(方用二花、连翘、野菊花、青蒿、赤芍、大青叶、花粉、车前子、滑石等)。

    2、暑热症

   婴幼儿体温调理功能不全,以致不能通过各种途径保持产热或散热的动态平衡。暑热症多发于营养发育较差的婴幼儿,尤以岁的孩子多见。症状特点以夏季长时间发热不退、伴口渴、尿多、汗少或无汗为主要特征,病发早期酷似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常达38度以上,且体温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常常随之波动,时间多在个月左右,亦有部份病儿出现食欲不振或大便溏薄等症状,临床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有时仅表现为血液淋巴细胞增高。防治:做好婴幼儿的豢养,增强小儿体质,居室要透风、凉爽、适当饮用清凉饮料,进食营养丰富、含水份多、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勤洗澡。若小儿已患暑热症,可用大青叶、白茅根、鲜芦根各20克煎水饮用;高热时以75的酒精擦浴,或用井水、冰块湿敷额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肌肉注射柴胡或银黄注射液,或服用小儿APC片、小儿退热片等解热药;对进食很少、脱水又明显者应进行静脉补液,具体医治由医护人员决定。

    3、细菌性痢疾

   夏季气温较高,痢疾杆菌可在水果、蔬菜、食品中大量繁殖,不洁饮食是致使腹泻的主要因素。由痢疾杆菌引发的腹泻,起病急骤、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以左下腹明显)等症状,体温多在38度至39度,严重时可出现高热惊厥。除痢疾杆菌以外,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肠念珠菌等感染都可引发腹泻。在防治方面: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细菌感染。患者应积极医治,病情严重,中毒症状明显及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应住院抢救。

    4、脓疮疹

   这是夏秋季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皮肤病,多与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感染有关。临床上根据皮肤伤害的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轻重程度,又分浅脓疱、深脓疱两种。浅脓疱主要产生在手部,初起为散在红斑或小疱,继之渐渐成为脓疱,排出部份脓液后结痂。深浓疱生在臀部、下肢,初起为小疱或丘疹样疱疹,不久即浸入深部,表面呈深黄色结痂,去痂后见深部溃疡。医治以抗菌消炎为主,除局部涂用红霉素、四环素等软膏外,还可口服小儿无味红霉素、小儿复方新诺明药片;重者肌肉注射青霉素或静脉滴注先锋霉素等。预防:教育孩子注意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发现孩子得了脓疮疹,要及时隔离医治,避免接触感染。

    5、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是由携带乙型脑炎病毒的蚊子叮咬小儿后产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儿头痛、呕吐、烦燥不安、嗜睡、颈项硬、高烧不退、昏迷、抽搐、呼吸不规则等。如医治不当、可危及小儿生命或留有后遗症。因此,在夏秋流行季节,要展开灭蚊防蚊工作,消灭沾染媒介。在流行前一个月接种一次乙型脑炎疫苗,或用中药大青叶、野菊花、板蓝根各克,水煎服、每周服天,直至流行季节过去。对患乙脑的孩子,要及时送医院医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s/3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