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侨批文化有了展示集中营
来源:闽南日报记者苏雄锋
本站编辑:阿桐
记者从漳州市金融学会方面获悉,日前,“漳州海丝”侨批信用文化展示厅正式落成。该展示厅位于人民银行龙海市支行内,设立“月港帆影”“番银流入”“侨批遗韵”“信用建设”等陈列主题,进一步呈现漳州海丝文化、侨批文化的魅力所在。
侨批,俗称“番批”(闽南方言把书信叫“批”),侨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和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广泛分布在闽南、潮汕地区。它是近代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产物,见证了海外华侨的奋斗史。年6月,“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入选的9个世界记忆名录项目之一。
据悉,展示厅采用传统工艺技术,结合声、光、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布置,陈列有中外银币实物多枚,侨批原件10多封以及《东西洋考》《裔乘》等珍贵古籍复印本。
相关链接
侨批故事
走进小小的侨批文化展示厅,历史厚重的沧桑感迎面扑来,宛如穿越时光隧道。置身其中,记者无意间寻觅到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故事,特加以整理以飨广大读者。
独具特色的“台批”
在世人的印象中,侨批主要是指东南亚一带华侨与家乡的书信往来,然而,记者在展馆参观时发现,漳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台批档案。据悉,漳州侨批分布主要分为三大类。此前归属厦门口岸的漳州侨批业务覆盖同安、龙溪、海澄、漳浦、南靖、长泰、华安等地,该区域的侨批业以“天一总局”为代表。第二类则是由潮汕转口的诏安侨批,业务覆盖诏安、东山、平和、云霄等地。该区域的侨批业以诏安的“合安信局”“广源信局”为代表。而第三类就是由海外、港澳中转的漳州“台批”,产生于海峡两岸“三通”中断的特定时期,经由第三地中转的两岸汇款、家书,形成独具特色的漳州“台批”,以东山县为代表。
早已有之的“水客”
在当前,“水客”主要指的是从境外以及港澳台地区携带商品进入大陆境内,而又没到海关或出入境处报关登记的一部分商贩,带有非法交易的含义。而在几百年前,水客则是“光明正大”,指往返于海内外,专为侨胞递送侨批和小宗物件的个人经营者。水客递送为侨批最早的经营方式。
“钱”的闽南语读音源自西班牙
漳州人提到“钱”常用的方言——“镭”,你知道怎么来的吗?在展示厅内,番银流入篇章告诉我们,这读音源自西班牙货币单位REAL(瑞尔)。据了解,明朝隆庆元年(年),明政府在月港开放“洋市”,月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随着漳州月港的兴起,贸易的往来以及华侨出入频繁,使早期的外国银元在漳州一带广为流通。从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初,大量的外国银元源源不断地流入漳州一带,品种多达近百种,主要为西班牙、荷兰、墨西哥、日本、英国、美国、法属印度支那等国的货币。从清中叶至民国初期,漳州官方以及民间交易、纳税、商业记账等的经济活动,大都以“番银”作为结算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集合商城国庆特卖
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j/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