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药可以治病,也可以害人。特别是一些消毒的产品,使用时更要谨慎,使用不好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命。
“‘消’字号产品,简单说是用来消毒卫生的用品,是不允许加入激素类药物成分,氯倍他索丙酸脂是非常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也相当大,长期超量使用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据悉,近日前往涉事企业调查发现,虽然最终结论还未公布,但该事件折射的部分“消”字号母婴产品“生存之道”,值得社会反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抑菌霜是否添加激素、涉事企业资质如何、到底还有多少无保障的幼儿产品在市面流通……时隔多日,围绕涉事企业、测评机构、当事人以及监管部门的争论仍不绝于耳。
据了解,1月9日,福建漳州市卫健部门通报称,涉及该事件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以及同厂家的“开心森林”婴儿霜两款产品共瓶,分别销往江苏宿迁和连云港,目前连云港赣榆区已召回瓶。1月11日,漳州市卫健委来到连云港赣榆区,深入市场,调查这批产品的情况。
“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开心森林”两款产品共盒,分别销往江苏宿迁和连云港,目前正召回检测。1月11日下午,漳州市与连云港市卫健委互相通报了最新调查及掌握的情况,并召回了涉事企业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的盒产品,其中“益芙灵”97盒,“开心森林”32盒。
这次会发生这种事情,一部分是厂家生产产品有问题,一方面也有父母的责任。据悉,不少宝爸宝妈网购面霜主要“看好评”。
婴儿霜是宝宝日常护理最常使用的产品之一,在电商平台就可以发现,不少婴儿霜都主打草本精粹、舒缓祛湿、抑菌止痒、0刺激等多类要素。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婴儿霜进行搜索,有近千个同类型商品,在一款售价元,月销+的婴儿护肤面霜下,有用户评论“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货品用起来没有效果,怀疑是假的”,也有人评论“很有效果、赞”。提问区中,不少网友问有没有激素?不少人回答“有激素”。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宝妈宝爸,他们表示,“一般都是听别人推荐,别人说用过不错,我就也买了试试看。”“在网上搜婴儿霜,有很多好评,说一擦就好,我就买了,看不得孩子痒。”“不确定里面有没有激素,但不太敢给孩子用,一般就是痒得不行的时候涂一下。”
皮肤科医生称:不要迷信“纯天然”,也不必谈激素色变。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杨潇表示,皮炎湿疹是孩子常见的疾病,家长也不必谈激素色变。目前网络上网红药、神药很多,不少药可能过一段时间换一个牌子再上市,不要轻易迷信纯天然,草本无激素之类的宣传。
“宣传效果特别好的,完全无副作用的药基本不太可能。因为治疗都有一个过程,临床上病情重我们也会使用激素。激素越强,效果越好,完全无副作用,非激素的药一用就好基本不太可能。无法分辨是掺了正规的中成药制剂还是添加激素的不正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不用为好。宁可不做也不要做错。”
针对婴幼儿湿疹,杨潇表示治疗湿疹以保湿、润肤、修复为主。坚持到湿疹高发期过去,在用保湿霜的基础上,如果孩子的症状仍旧比较明显,在霜的基础上再配合药物。至于是用激素、非激素还是暂时使用激素,都是根据病情决定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不对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医院。
法学专家谈大头娃娃事件,支招如何维权。福建省法学法律人才库专家成员丁兆增表示,事件中的面霜属于消字号产品,检测结果含有激素,构成侵犯消费者身体健康权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对于受害者一方,有四种办法可维权:与生产者销售者进行协商解决;通过第三方机构介入翰旋;向行政部门申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经过此次事件,各种卫生用品“是否含有激素”成为当前各方争执的焦点。此前,爆料者“老爸评测”曾分别从网店和实体店购买了涉事产品和另一款婴儿面霜,均为“(闽)卫消证字”,送往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均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
“‘消’字号产品,简单说是用来消毒卫生的用品,是不允许加入激素类药物成分,氯倍他索丙酸脂是非常强效的糖皮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也相当大,长期超量使用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福建中医院儿科副主任艾斯说。
针对激素超标的质疑,记者第一时间探访涉事企业“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这家约平方的企业租用当地一工业园的三层,地点较为隐蔽,室内包括生产、净化、包装等车间。
“在没用这款产品之前,当事人已经用了好几款其他产品,说不准是不是其他产品的问题。至于激素成分超标,要看是否是权威机构检测的结果。”现场,企业大股东胡永林解释,他还拿出一张由某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作为佐证,上面“氯倍他索丙酸脂”一栏显示未检出。
记者看到,该报告上声明处写着“本单位接受的委托送检样品,其代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由委托方负责”,而该样品委托机构正是该公司。
漳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汤锦升介绍,涉事企业于年4月注册成立,6月取得福建省卫健委审批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是一家生产、销售卫生用品的企业。企业生产车间为30万级净化标准车间,符合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据了解,当地卫健部门已对现场查见的留样样品、产品包装材料等进行取样留置,目前正联系厦门海关综合检验中心开展涉事产品激素含量检测工作,对于流入市面的产品,正持续跟踪下架召回进度,待寄回后同步进行检测,相关信息将及时公开。
目前还有多少产品留在市面?漳州市卫健部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场查看该企业生产清单和销售清单发现,目前涉事的产品有两个生产批次共瓶,都是订单式发货,销往江苏宿迁和连云港。但有内部人士反映,厂家或有更多渠道,实际出货数不止瓶。
尽管目前是否添加激素仍无定论,但这并非“消”字号母婴市场首次曝出问题。游走在政策边缘,一方面享受着“低门槛”待遇,一方面夸大使用效果,利用巨大的利润空间抢占市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某种程度上,涉事公司“欧艾”折射了“消”字号母婴产品的生存之道。
审批备案环节,瞄准“低门槛”待遇。目前卫健部门反映该企业审批备案环节均无问题。但记者采访了解到,该企业职工仅5人,法人代表此前长期从事设计工作。成立后前几年,公司除了生产一点样品外,一直在寻找代工厂拿货,自己只负责包装销售,去年才开始自主生产,而生产的两款产品均被曝出问题。
“一般面霜类产品有‘消’字号和‘妆’字号,前者由地方卫生部门审批,审批时间短,企业无须标出产品所有成分。而后者由国家药监部门审批,审批时间长,同时需要标明所有成分和辅料,管理严格。”“老爸评测”说,在此背景下,不少资质较差的小微企业为了尽快上市,会选择“投靠‘消’字号”。
相关专家证实,“消”字号产品门槛较低,以涉事的抑菌霜为例,备案审批环节,国家规定的检验项目不包含该激素成分,这就给了一些企业可乘之机。同时,企业备案环节只需自行寻找认证机构、自行邮寄样本,最终只将结果提供给地方卫健部门,而卫健部门无须到现场查验,不排除有的企业利用假样本蒙混过关。
广告宣传环节,一手隐瞒、一手夸大。记者查看涉事产品说明书,发现上面未标明激素,还写着“可用于日常护理”,疑似诱导消费者长期使用。针对企业提供的样品检验报告,内部人士提示,由于企业可自行送检样品给认证机构,许多企业还会送出一些无激素的样品,换一纸“无激素的报告”,并在宣传时使用,进一步误导消费者。
据媒体报道和部分购买者截图,涉事企业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j/1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