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能歌善舞漳州少数民族的生活也太多彩了


先秦时期,当华夏族(汉族旧称)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现代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也同时开发了中国及中国周围的广大地区。比如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地区。

中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在咱们漳州市,现在就有3个民族乡(龙海市隆教畲族乡和漳浦县湖西、赤岭畲族乡)、33个民族村。大山的俊秀与流水的灵动在此处结合,旖旎的自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再加上畲族、高山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漳州的风光便被晕染得更加绚丽。

畲族的请火节、民歌,高山族的拉手舞等等,每每都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漳州市少数民族特色村正在焕发生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吧。

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如今生活在漳州的畲民们。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在漳浦、华安等地都有聚居点。芗城区天宝镇茶铺村、漳浦县湖西畲族乡顶坛村、漳浦县赤岭畲族乡赤岭村、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等,还入选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在漳州,“最出名”的畲族人当属“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这是三位同出一门的台海英雄。清朝上半叶,闽南相继涌现了蓝理、蓝廷珍和蓝鼎元三位文官武将,他们为清朝统一、治理和开发台湾做出了卓越贡献。

蓝理作为平台先锋,血战肚破,仍两救主帅施琅,被康熙誉为“平台首功”,并两赐“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牌匾。

蓝廷珍署理台湾期间,积极维护地方稳定,大力发展台湾民生,多次上书力阻朝廷弃台,被雍正誉为“治台名将”。

蓝鼎元首次全面系统提出治理、经营台湾的理论体系,被当时和此后的治台者所借鉴、采用,被乾隆誉为“筹台宗匠”。

位于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蓝廷珍府第,是蓝廷珍晚年的杰作,建成时他已经64岁高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如今,府第后厢房仍然住着蓝氏族人。

如果说蓝廷珍府第体现了闽南地区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那么华安县的官畲村,就更能体现当代畲族人民的风情。这里是福建省唯一以“畲”字命名的畲族民族村。

每日清晨官畲都被薄雾笼罩着,流云轻飘。墙上的彩绘、古朴的建筑、藏在丛林中的瓢虫屋......隐约都有着一股仙气。

如果运气好,或许还能见证一场仪式感满满的畲乡婚礼:刺杉拦路、抢鸡笼、喝八宝茶......

畲族人民以歌代言、以歌叙事,畲族民歌伴随着畲族人民祖祖辈辈,历史悠久。如果说畲民最会唱,那么最会跳舞的当属高山族的男女们。

漳州现有高山族家庭户户、人,是大陆高山族人口最多最聚居的地区,与台湾少数民族联系广泛,交往频繁。

高山族是中国古代百越族的一部分,是台湾现存最早的土著民族,他们的祖先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漂洋过海,在台湾阿里山山麓及东部山地扎根繁衍。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东南沿海散居着名高山族同胞,其中,漳州华安县是高山族同胞人数最多的县份。

高山族同胞能歌善舞,无论劳动、恋爱、婚宴、节庆、祭祀等,都以歌舞抒情寄意,拉手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舞蹈风格鲜明。高山族舞蹈的包容性极强,三五个人可以跳,几十人、上百人也不算多。

华安县送坑村是全国高山族特色村寨唯一试点,在村里的高山族演艺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高山族人排练拉手舞的身影。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每当有旅游团到来时,这首歌曲就会在福建漳州华安县仙都镇送坑村响起,当地的高山族同胞们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宾客。

如今,漳州市共有4批8个村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习俗、节庆、山歌、舞蹈等,都是如此引人注目。这么多风情各异的民族风俗,你不来感受下吗?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漳州味道

-END-

资料

漳州市民族宗教局、网络

编辑丨欣欣

审核

橙子

图片来源

旅游华安、光明网、福建华安、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闽南日报、AM东南广播、佛昙文化研究会

合作/投稿:

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mj/104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