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blog.csdn.net/abc123_____abc/article/details/120309859前世传奇“天下一家”
漳州角美,位于九龙江出海口北岸,南岸就是月港。年,一个男孩在流传村呱呱坠地,他就是郭有品。
到了清朝末年,闽南人到南洋谋生的风气不减反增。当他们扎下根、略有积蓄之后,便通过“水客”向家人捎带银圆、书信,侨批业也由此应运而生。“信”,闽南话称之为“批”,侨批即华侨的银信。
年,未满17岁的郭有品在“客头”带领下,漂洋过海前往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成为一名“水客”。因其办事精细及时,取得大家信任,郭有品慢慢从一般的“水客”变成“客头”。10多年来,他的业务越做越大,便于清光绪六年(年)在故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寄业务。
“天一”二字,即“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郭有品用这二字作为信局的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而天一批郊的成立,比清光绪二十二年(年)成立的大清邮政局还早16年。这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
“天一”初办,每批银信均由郭有品本人亲自押运。一次,船遇台风沉没大海,全部银信顷刻付之东流。返乡后,郭有品变卖田亩家产兑成大银,凭衣袋中仅存的收汇名单款项一一赔付,此事在南洋华侨中传为佳话。年,大清邮政局正式对外营业,天一批郊经过申请核准,登记注册为“天一信局”,类似获得官方的经营许可。
“天一”以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以及周到服务,在东南亚华侨中享有极高信誉度。业务最繁盛的时候,“天一”在吕宋、井里汶、泗水、巨港、万隆、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槟城、暹罗、仰光等城市设立26个分局,经营范围遍布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8个国家,并在厦门、香港、上海、漳州等地设立9个分局。
据《厦门海关十年(—)报告》记载,年至年,厦门海关共收邮件件,汇票美元,近一半的邮件是通过天一总局投递的。每个分局的侨汇总额月均数万元大银之多。鼎盛时,天一总局的年侨汇额达千万元大银,将近闽南地区侨汇的三分之二。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三月廿四(年5月12日),郭有品因在厦门探望好友时不幸染疾病逝,17岁的长子郭用中接管了天一总局,并向大清邮政局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郭用中子承父志、精心经营,“天一”业务锐增,盈利甚丰,以“信誉第一、便民为上”而成为闽南众多侨批局中的佼佼者。总部办公楼址也几经迁建,最终建成现存规模的天一总局大楼。
年,郭有品的次子郭和中以厦门为总局注册“天一汇兑银信局”,设香港、上海、泉州、安海、马銮、流传为分局,募集股东筹建银行未果,最终在年春节前的1月18日宣布歇业。“天一”的停业,曾引起闽南金融界的短时间波动。
“天一”不再办侨批了,但是总局大楼留下来了,年来风雨不变,仍屹立在九龙江边。尽管时过境迁,建筑早已萧索,但风韵依然的原貌还清晰地透露其昔日辉煌。
文物名片天一总局
天一总局设于今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旧址为西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前后两座。中有天井,楼高7.5米,建筑宽25米、深28米,于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中国国家邮政博物馆认定为“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年6月,福建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福建第一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而天一总局则成为研究福建侨批不可或缺的实物文物。
专家点评
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张长水:天一总局是侨批业的代表,在闽南祖地与南洋之间架起“水客”给家人寄信件和银票的“近代海上侨批之路”。天一总局旧址建筑规模宏大,闽南传统民居与南洋式建筑交融,红砖与白灰、灰塑、彩绘搭配,中国传统文化与南洋意味浓厚,对研究华侨、侨批业、邮政金融及建筑文化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漳州市政协文史委员林南中:
天一总局在年前就能够在海内外建立起有30多个分支机构的经营网络,这个即便是放在当下的漳州,也难得有民营企业有这样的规模,值得我们现在的企业去借鉴。
天一信局靠诚信文化起家,靠诚信文化做大做强企业,这种企业文化也正是当下经济社会所提倡的。郭有品开创的天一信局,是中国邮政史上第一家民间国际邮局,也是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郭有品因此被称为中国邮政的“祖师爷”。天一总局的旧址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对于研究中国邮政史、南洋华侨史等都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ly/1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