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这是ldquo圆圈rdquo,老


暮色下的漳州,华灯初上。横跨九龙江的夜景工程——“大吉他”附近慢慢聚集了乘凉的人们。

  8月,这座小城刚入选“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强。而5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百业待兴的状态。当时,漳州的第一座电力铁塔才刚刚准备落户。

这是“圆圈”

“你看,这是圆圈,以前老漳州人眼中最繁华的地方。”在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原漳州电业局副局长蔡位智老先生拿出了一张泛黄的相片,讲述了这座铁塔诞生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用双筒照相机拍的,当时是年。”老人戴上老花镜,指着照片说,那时,国家刚结束三年自然灾害不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电力供需矛盾日趋紧张。有一天,刚毕业不久、时任漳州供电所技术助理的蔡位智接到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自行设计漳州的第一根电力铁塔,替代现有的木质电线杆。

专业不对口

“我是年从永安水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毕业,刚毕业由于身份不好,仅在单位报到两个多月就被下放到山城龙山劳动,年才回到单位,专业不对口不说,工作经验也不丰富。”蔡老回忆道。

  硬着头皮,年轻的蔡位智拿着单位开的介绍信北上福州,找到了省电力设计院,请求支援。当时省电力设计院的副院长恰好是位闽南人,在他的帮助下,蔡位智学到了不少东西。从风压的计算到斜撑的选材,甚至是水泥的标号、低碳钢和锰钢的区别,蔡位智都是从头一点一滴学起。

设计电力铁塔

  “现在人老了,忘记了许多事情,可是却还清楚地记得钢心铝绞线规格的米是公斤,导线要离地面7公尺……”蔡老说,这以后他便多次到福州学习,掌握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为他以后设计出南-漳千伏线路51.7米高杆副杆,架设南靖第一条35千伏线路、市区延安南路跨越九龙江第二回路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回来后,蔡位智便着手开始电力铁塔的设计工作,在蔡老带来的当年的设计草图中,还能看出当时关于风力方向、滑轮大小、吊绳长短、横杆大小等一些详细的计算过程。

检验设计成果

  在加班加点设计出图纸后,蔡位智找到了一家铁件加工厂,加工出整根铁塔。在4月15日这天,便是检验蔡位智设计成果的时间。

  当天,在人来人往的圆圈街头,有些紧张的他指导着工人先在原有的电线杆旁边挖了个坑,然后将铁塔利用滑轮吊起放在木质电线杆旁边后,就用绳子将两根电线杆绑在一起,并马上用水泥将小坑填满。

  “两天后,等水泥干了,我们再将木质电线杆上原有的电线移到铁塔上,再把滑轮固定在铁塔上,将木质电线杆拔起,一切在现在看来都是最原始、粗糙的。”蔡老笑呵呵地说,“在年初单位请我们这些老同志回去看看的时候,听闻现在抄表是自动化,连巡线也是用无人机,电网建设真是变化太大了。”蔡老感叹道,60年的漳州最高电压只有6.3千伏,文革的时候出工是用板车运送电线杆,一切都是人工的,现在看到电网的进步真的太欣慰,希望今后电力发展越来越好!

编辑:林雅

供稿:国家电网漳州供电公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ly/103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