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漳州风俗中的猪


“肥猪拱户门庭富,紫燕报春岁月新”,很快将迎来农历猪年,猪年说猪。

猪是国人最熟悉不过的家畜,每天在餐桌上向人们作奉献。杜甫有诗写道:“家家养乌金,顿顿食黄鱼”,我国古代祭祀习惯用纯黑家猪作为牺牲(祭祀或祭拜用品),杜甫用“乌金”为猪美名,比喻养猪能生财致富。的确,养猪相当一个小银行,是一笔积累。改革开放前,漳州各县区多数农家人娶媳妇、建新房等人生大事,靠的就是“乌金”。

现实生活中的猪给民间留下不少情趣风俗。相传,自从唐代开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今后有谁荣任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即红笔)题名于雁塔。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成了古代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之一。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往往会赠予红烧猪蹄,寄寓赶考人“朱笔题名”。民间认为“肥猪拱门”吉祥,因而年画中屡屡有肥猪的形象,人们将它视为传送福气的使者。漳州民间过年贴春联,人们不忘在猪圈粘贴一张“六畜兴旺”的联语。居家卖大猪也有一些老祖宗留下的趣俗,他们习称卖猪为“嫁猪”。“嫁猪”前一天,家庭主妇要拔下大猪的一小撮鬃毛留在猪舍里,同时说几句吉语:“今后每一只都比这只大”……上世纪计划经济年代,不能私卖生猪,多数人家卖猪都要央人把猪绑好,然后抬到食品站过磅。交售大猪后,人们忘不了要回绳索,俗信连绳索一起出卖,会连同运气带走,对以后养猪不利。

漳州民间视猪为答谢“神灵”的圣物,无论是关帝诞的祭祀大典,妈祖诞的祭海仪式,还是正月初九“拜天公”,作为祭祀喜庆之用的大猪,在未宰杀前,都习惯用红色纱绳缚在靠猪前脚的腰部。宰好去毛、浑身雪白,被当作供品的大肥猪的嘴里要给它咬一个桔子或一个红龟粿,蕴意要大吉要吉祥。

每逢喜事庆典、传统节日,漳州人习惯把猪这个民俗演员派上用场。举凡娶亲的聘礼、祝寿的礼品、女儿给娘家的拜年礼物,都要用带有好多斤腿肉的猪脚,也叫“膀腿”。猪脚虽然不是很贵重,但是被当地人当成感恩的礼物,如果有谁当“红娘”撮合美满良缘,人们习惯说:“你到时候有猪脚吃啦!”

编辑

田仔信息

闽南日报作者

展华

思博科技招招招招人啦

有兴趣戳下图进来看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ly/101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