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漳州芗城千年漳府特点文化品牌nbsp


漳州中心城区权威主流媒体

刊号:CN35(Q)—邮发代号:33—30

投稿邮箱:xcxxb68

.

“如果可以,让我们一起留在漳州。约上三两好友,到西姑池旁,泡上一壶清茶;到府埕上,学上一首芗剧。”这是一段广泛流传于漳州各大论坛、

漳州古城自唐朝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至今仍较完全地保存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采、“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形制,而其中三面城河、一面城墙的“城中城”格局即使全国范围内也较为独特。近年来芗城区重视文脉传承,坚持“科学计划、综合保护、有机更新”,在延续历史风貌形态的同时,更加重视古城文化内涵的根植与新兴业态的更新。着力围绕古城及周边区域培养发展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批时尚商业街区、文化创意园区、电子商务园区,以业态更新助力消费升级。

文化根植

让古城“文态”更有“韵”

建筑之美。五脚距、竹篙厝、胭脂砖、燕尾脊、圆枋脊,这些特点鲜明的古城街景装潢了这座古城。城内既有传承自中原建筑传统的院落大厝,也有衍生于漳州本土地理环境气候的建筑元素,同时也融会了来自南洋的符号和风格,这些风格和元素相互融会,共同组成了漳州古城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特点。伽蓝庙、徐氏家庙、番仔楼、教堂、古石板路等古街特点建筑的保存,让我们得以在现代钢筋水泥森林中尽享具有历史风情的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3大类古民居建筑。而漳州文庙、明清石牌坊、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原址、府衙原址及东西桥亭等17处文物保护单位,则共同铸就了这座古城的历史底蕴。

非遗之光。漳州府埕,这条长约50米、宽20米的马路,古时是漳州府最宽阔的交通要道和最重要的历史舞台。年,是府埕洗心革面的一年,木偶雕刻、漳绣、木版年画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项目抢滩登陆,非遗展现馆、晓风书屋等店面也装修入驻。一度沉寂的古街突然热烈了起来,前来探访“非遗”的游客也接踵而至。未能容纳入府埕的芗剧、锦歌、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也错落在古街中,共同让芗城这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为集传统文化为一体的荟萃之地。除此之外,八宝印泥、天益寿药店、万圆银号等近百家老字号商铺,照旧门庭若市,经常成为游客们驻足合影的标志性背景。

名人之迹。走进中山公园,人们仍然能够找到朱熹的“足迹”。据记载,当年朱熹曾在这里建“复轩”,公务之余他常在轩中读书。清康熙五十二年,府衙后楼改建,并命名为仰文楼,尔后这里便成为漳州文人墨客的主要活动场所。如今成为漳州市博物馆的仰文楼作为展现漳州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经常举行各种文化展览活动,继续传承着历史名人文化赋予的使命。陈元光、黄道周、周匡物、林语堂、杨骚、许地山,这些如雷灌耳的名字,都曾在这座古城中踩下深深的足迹。踏着名人之迹,芗城区将古城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人文精神,把“闽南风、芗城味”贯注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努力打造“古城”这张文化名片。

产业更新

使古城“业态”更有“味”

温泉文化:北京路上,遍及了古城内大大小小的温泉澡堂。逐日傍晚,享受着温泉解去一天疲乏的市民们络绎不绝。古城内北京路片区及周边,散布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台湾外,温度最高、水量最大的地热田,埋藏浅且水质好,还藏有仅次于西藏羊八井温泉大喷泉的全国第二大间歇性温泉大喷泉。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与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在这里相互融会,使漳州古城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中标新立异。基于此,未来芗城区将以漳州市获评中国温泉之城为契机,计划建设温泉度假商务区,重点依托北京路片区温泉地热资源,结合东宋河景观带、商业街建设,打造温泉与古城结合的城市典范。

休闲文化:一圈的小方桌绕着池塘排开,1盏酒精灯、一壶铁观音、一把大阳伞……每天日出日落,不论周末与否,总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集在华侨新村的西姑池边泡茶、垂钓,享受属于这个城市的慢时光。华侨新村内的别墅大都进行重新装潢,有的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婚纱摄影会所,有的被改造为茶社、时尚餐厅等。“古厝”“兰亭叙”等一批特点餐馆、咖啡馆等相继开业,旧貌换新颜,令这些本来宁静的小巷子热烈了起来。这片富有文创气味、丰富新业态的华侨新村,未来将被打造为富有都市休闲“吧文化”的文创产业会聚区,再现九龙江岸“繁华隐于市、山水映古城”的景象,活化古龙溪文脉,唤醒城市历史记忆。

美食文化:俗语说,玩在苏杭二州、吃在福建漳州。接待外地朋友的漳州人总是能自满地说出,“我能带你7天21顿吃漳州小吃,顿顿不重样。”漳州小吃久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蚵仔煎、手抓面、麻糍、锅边糊、卤面等早已成为市民们的生活必需品。漳州美好的一天,正是从品味完正宗的小吃开始的。古城内的府埕历史街区本来就是鲁面、豆花粉丝、蚵仔煎、牛肉面、五香等闽南传统特色小吃的聚集之地,远近闻名。漳州移民把这些漳州传统小吃带到了台湾,并发扬光大。现如今,更多的“古早味”如雨后春笋般重现在了这座古城当中,虽谈不上聚集,但十步一摊,百步一店的美味,更让到此一游的游客们流连忘返,充分感受芗城“慢时光”。

品牌1:漳府文化

漳州古城位于市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主要包括香港路、台湾路、始兴北路(府埕)、始兴南路、芳华横路、芳华南路、修文西路、龙眼营路、博爱西路及青年路东侧、延安南路西侧等传统街巷。现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世界最小的空中庙宇伽蓝庙等古街特点建筑,完全地保存了3大类古民居建筑。芗城前后实行了香港路北段、台湾路西段等一批保护修缮工程。建成孙中山纪念馆、芗城区图书馆、闽南文献馆,以府埕为中心,引入徐竹初木偶头雕刻、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版年画、漳浦剪纸、漳绣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漳州“非遗”文化特点街。前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品牌2:语堂文化

林语堂是漳州走向世界的文化名人,是世界知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是世界级文学大师。他成功地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驱者。芗城区前后投资建设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文化园,成立林语堂研究会,出版《林语堂研究》《林语堂学术研究论文集》,约请国内和台北林语堂研究专家举行林语堂学术专题研讨会、“210世纪智慧人物——林语堂”专题讲座、《世界语堂,语堂世界》主题征文等活动,加强林语堂文化对外交流。进一步发掘语堂文化的内涵,宏扬语堂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人文精神。

品牌3:元光文化

“开漳圣王”文化是漳州历史文化构成发展的根基和核心,也是维系海内外同胞亲情乡谊和民族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芗城区十分重视发展“开漳圣王”文化,成立了陈元光开漳圣王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展开陈元光文化学术研究,编印出版《开漳圣王文化研究》《陈元光——历史文化灯谜艺术集》等研究文集。同时,把陈元光漳台文化公园列入芗城区科学发展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计划引进投资50亿元,对以陈元光陵园为核心的圣王开漳史迹群进行计划修缮,建设集朝圣文化、商贸服务、旅游休闲、商业开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5A级风景区。

品牌4:苏区文化

土地革命时期,芗城区是闽南工农苏维埃政权所在地、闽南革命斗争的中心区、游击战争和红军攻克漳州的主战场。芗城现有老区镇3个,老区村33个,老区村面积65%,辖区内有“毛泽东带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芝山红楼)、“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福建临时省委原址、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原址等一大批革命原址和史料(摆设)记念场(馆),为漳州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芗城区充分应用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和史迹,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掘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展开爱国主义教育。

品牌5:非遗文化

目前,芗城辖区内共有浦南古傩等各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4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5人。芗城区对列入非遗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采取命名、授与称号的方式,支持展开带徒授艺传习,在10所中心小学展开非遗项目教学并在闽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开设非遗项目选修课。加大非遗衍生品的设计创作,推出八宝印泥、木版年画等文化创意产品。整合特点民间民俗资源,构成灯谜会猜、哪吒鼓乐等文化艺术品牌。目前,漳州锦歌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漳台大鼓凉伞舞等14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芗城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芗剧)之乡。

品牌6:少儿文化

少儿文艺一直是芗城文艺的拳头项目。芗城区成立水仙花少儿艺术总团,发展10个分团,充分吸纳独具闽台地方特色的少儿歌舞、锦歌、木偶、芗剧等演出队伍,发展成为艺术门类齐全、有范围上档次、地方传统文化特点鲜明的少儿艺术表演团体,并积极展开对外对台少儿文艺交换活动,举行芗城区少儿艺术节,与台中绵绵少儿艺术团缔结为姊妹团体,屡次组团赴台湾、香港等地参加少儿文艺比赛,近5年来,组织少儿文艺节目参加全国和省、市少儿文艺大赛取得各种奖项近百项,提升了芗城乃至漳州少儿文化的影响力。

文图除署名外均由芗城区委宣传部、报导组提供

漳州店









































北京白癜风多少钱
石家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hj/4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