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被誉为闽南活化石的漳州洪坑古村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漳州与厦门、泉州、台湾合称为闽南,这里讲国人喜欢听却又大多听不懂的闽南语,这里有古老的歌仔戏,这里有特色的“红砖厝”,这里有传统的古村落。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洪坑古村榜上有名。古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西部的天宝镇,东邻芝山镇,西连南靖县靖城镇,南临九龙江西溪,北靠天宝山,处九龙江西溪下游的冲积平原上,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如大多数农村的单姓村落一样,洪坑村原为洪姓聚族而居的村庄,到了明朝初年,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女婿戴君胄的后裔戴从宣迁至此地繁衍生息,而后此村逐渐成为戴姓聚居的村落。戴姓祖上认为“洪”与“鸿”谐音,“鸿”又有志向远大之意,遂将“洪坑”的“洪”改为“鸿”,而“坑”字因嫌积水少,而“湖”字积水大,故更名为“鸿湖社”。到了后来,该村后人为了纪念原洪姓原居住地,又改为原来的名字“洪坑”。

洪坑村地理风貌被当地人称为“卧蝉式”,处于天宝冲积平原的一个小坡地,中间高两头低、辅以水面。村内的建筑就依坡面水而建,周边被青山绿水环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副绝美的自然风光。

据戴氏族谱记载,清朝康熙末年,戴氏三十六世孙戴富(字伯嘉)经商发财后,带领子孙,连续四代人先后在村北面建造七房大厝,时间历经雍正、乾隆两朝,逐渐形成古建筑群。村内的这些建筑主体上是以一字排开的七座三进、五进大屋,每座大屋的两侧各有两排单层护厝构成。村庄内由曲折折的大小巷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有如庞大的迷宫。建筑之间的户与户之间呈“之”字形排列,每隔一至两栋在东西方向设有南北向出口与村外相通,而每户民居都没有正门,只有侧门。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民居除了公用祠堂外,找不到一根柱子。故事匪患横行,在建造村落的时候有考虑到防御功能,所以在每个巷口都设有门楼一座,门楼与门楼之间有防护墙相连,防护墙上还设有枪眼。如果有需要,只要将七座大屋的大门锁上,外人便无法进入村庄,而村内各家各户却道路相连,门户相通,起到了良好的防御自保功能,这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沧桑,村内许多建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存的建筑类型主要有民居、祠堂、庙字、商业店铺、私塾、古井、碑刻等。这些建筑大部分为清代,少数民国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近年随着保护古建筑、古村落的意识提高,村内的部分古建筑也得到了修缮保护,其中的“鸿湖乐居”圆形城堡、戴氏宗祠、鸿湖庵、圆应宫等特色建筑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鸿湖乐居”是一座圆形砖石城堡,独树一帜,是土楼民居的代表,直径35米,形制与单元式士楼相似,一楼、二楼外墙由条石夹土筑成,三楼用青砖砌成,楼门用方正平整条石砌成,拙朴浑厚,门楣上题刻着遒劲有力“鸿湖乐居”四个大字。

闽南人注重宗族观念,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祖祠“世泽堂”位于村落南部砖仔埕坐北朝南,为二进五开间的四合院东西两侧护厝(两伸手),中轴对称。屋顶三段式,中间高两侧低悬山顶,燕尾脊。建筑细部装体雕琴棋书画,雕刻精美、屋脊上以嵌瓷彩绘,保存得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被列为市文物点。

闽南人除了浓重的宗族观念外,其信仰也是多元的,各种教派在此都能和睦共处。村内香火最旺的当属圆应宫,圆应宫又称洪坑庵,是洪坑村现存的主要庙宇,建筑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的四合院布局,天井两侧为连廊,格局保存完好。内部的梁架结构,木雕精美,保存较好;宫内的石雕、彩画、嵌瓷等都十分精美,代表了当地公共建筑的最高水平。它代表了洪坑宗教建筑的典型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hj/139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