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皮肤病中医研究院在哪里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idianfengjishu/55040.shtml漳州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契机,持续深化和提升创城工作,坚持创建为民宗旨和常态化创建,在打造宜居环境、共享创建成果、彰显城市魅力上持续发力,让漳州更加文明美丽。
家园清洁:扫+治
市区胜利西路,红马甲在为城市停车秩序出力。
每天早晨,市区胜利路,保洁员林阿泉的保洁车总会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这也预示着他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从九龙公园到武当宫一带是林阿泉的责任“地盘”。一路走来,“闻乐而动”的商户纷纷提着早已打包好的垃圾袋出来,放到老林的车斗里后还不忘与他笑谈两句。
林阿泉笑着告诉记者,配合全市“垃圾不落地”综合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胜利路上的果皮箱拆了近一半,“没承想垃圾投放更规矩了”。
在推动城市环境“脏乱差”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漳州还大刀阔斧整改道路停车管理模式、无物业小区改造提升、露天大排档管理、小摊小贩占道经营等诸多热点问题。
漳州还将“无癣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年以来累计清理“牛皮癣”广告超万张;通过拆除与整治结合治理杂乱无章的户外广告牌,还配合立面整治,将沿街店招牌、公益广告牌、指示牌、LED显示屏等进行全面换代更新,对裸露电力环网柜及通信交换箱的外观进行彩绘美化,累计美化箱体个。
市城管执法局还牵头组建了“闲来管事”理事会,以红帽子、红袖章为标识的督导队员,行走在城区主干道两侧,对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导、纠正,引导线内停车,成为城市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
如今的漳州街头环境更好了,城市也更美了。”市民黄瑞庆由衷感慨。
两违整治:拆+建
漳州扎实开展两违整治
在龙海市榜山镇崇福村村民方盛兴看来,村子的环境大变样。
“以前这片都是废旧厂房,成堆的污物垃圾招来了各种蚊蝇,每次路过都要捂嘴鼻,没人喜欢这儿。”方盛兴说。
如今,这块方盛兴曾经不喜欢的地方已经成了景观绿道,入目皆翠绿,花香沁人心,三五成群的村民迎着暖阳陶醉流连。
这样的嬗变离不开漳州全市开展的“两违”整治。全市迄今已组织拆除.2万平方米、实体建筑拆除.1万平方米,占拆违总量的73.6%;拆后土地利用.4万平方米,利用率达到88%。
全市现已建成3处郊野公园和13个生态公园,新增城市片林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4%,道路绿化率、达标率达到95%和80%以上,基本实现“步行米见绿、米达园”的绿化蓝图。
“‘两违’整治就像是一次全民出动的‘家庭大扫除’,扫干净、摆整齐才能开门迎宾,新建公园、绿化美化后才能更好更舒适地生活。”采访中,许多市民向记者做了类似的表达。
事实上,通过“两违”整治,漳州各地不仅拆出了发展空间、拆出了投资环境、拆出了美丽城乡,更让“出则田园,入则都市”的生态梦想照进了现实。
城市管理:管+查
“大产村的进村路旁有一农户未经批准,打桩准备建房……”放下村部网格责任人的电话,东山县杏陈镇网格监察中心工作人员火速协调相关部门前往处置。
“通过划片织网、严查严控,环境整治成果更是得到充分巩固和完善。”杏陈镇村建干部张建海说。
何为划片织网?
原来,该镇将全镇划为10个单位分区而治,“划片”后的“织网”是将镇城监中队、国土资源所等相关部门进行整合,实行全覆盖、高密度的联动巡查,同时拓宽群众举报渠道,形成横向到片、纵向到村的综治网络。
这样的“责任网格化、监管网络化、督查常态化”的管理模式也在全市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全面推广铺开。
特别是随着漳州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运行,中心城区的11个镇街、个社区(村)被纳入划分为个单元网格,联动市政、园林、环卫等市区街三级67个处置部门,统筹实行“一级监督、一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智慧管理。
在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的显示大屏幕上,通过55路监控摄像捕捉到的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流动摊贩等问题一一清晰呈现,而由名信息采集员构成的“控点”游走其间。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仅是这些信息采集员、城市执法骨干,还有年全市新增的名执法力量,全员上路、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每天持续开展常态化、网格化“点控”排查,发现问题立刻使用“城管通”采集,即时发送到系统平台,由城管指挥中心立案派遣到相关责任城区或责任部门限时整改,日平均采集信息量可达件。
仅年,全市数字城管共受理各类问题件,其中信息采集板块件、公众举报板块件、专项普查板块件,处置率、结案率均达99%以上。
闽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hj/1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