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7/4304149.html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这是当前整个中国工业化产业升级的背景。中国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国,在这个千亿级的市场当中,目前70%左右的销量被进口机器人“吃掉”,国内机器人生产商只能分得很小的一杯羹。不过,国产机器人的产量也在快速增长,年1到10月产量就比前年增长了71.5%。
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当中,位于漳州市的福建通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客车领域内的焊接、喷涂、冲压集成系统,站在全国机器人科技的领先水平。
通用机器人董事长曾伟强,从事制造业30年,通过研发自主品牌产品,不断向“智造”靠拢。他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大风正在吹起,抓住了“智造”的风口,就抓住了未来。
我相信在我们中国,~年,国产机器人市场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福建通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伟强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随着人口红利的渐渐减弱,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标配,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会随机器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得以呈现,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春天。
“在国外,机器人的保有量每一万人就有三百台,而中国机器人的保有量连30台都没有。”曾伟强认为,中国号称制造业大国,面临产业升级的中国制造,有千亿级的市场等待挖掘。这是制造行业的风口,就看中国的企业家能不能抓住机会。
在传统制造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曾伟强最早开始从事的工作,是传统制造业的焊接工作。出生于年的曾伟强,年开始在漳州师范学院校办工厂从事焊接工作。从校办工程辞职之后,他先后成立了漳州华南电焊机工厂、漳州华南电焊器材有限公司等,成为最早一批走出体制的创业者。年,他注册成立联合华鑫焊接自动化设备公司,年成立福建通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在五金机电领域,漳州的发展远早于其他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成为省内五金机电的供销中心。曾伟强入行的时间最早,他不但在这个领域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在行业内小有名望,现任漳州市五金机电商会会长、福建省五金机电执行会长等职务。
“~年,国产机器人市场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正是因为看重了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景,曾伟强才下定决心推动产业战略升级,从国外代工走上了自主品牌的打造之路。
通用机器人展示厅
专注客车新能源领域
工业机器人的运用领域非常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卫浴、五金冲压、消防、食品、饮料、环保等行业。工业机器人不但可以24小时作业,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将人从高危、脏乱、强体力等不适合人力作业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曾伟强所创办的通用机器人,从帮安川、发那科、OTC、KUKA系统集成,到自主研发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战略上转型的成功。曾伟强说,焊接、冲压是通用机器人的拿手戏,在新能源客车领域,通用机器人的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所做过的案例涵盖了厦门金龙、江淮客车、南京金龙、扬州亚星等国内著名客车生产商。
从年开始,曾伟强开始致力于自主品牌的研发,并生产出了第一台“冲压机器手”,目前已经申报自主专利产权,并陆续接到全国各地的工厂订单。在焊接领域的厚积薄发,为通用机器人打开了通往全国的市场销路。
年下半年,北京福田公司在佛山的基地,向福建通用机器人公司发出了订单邀请。这让曾伟强非常振奋:“福田这么大的一家上市公司,对我们来说就像航空母舰一样的大公司,为什么会选中我们?当时他们说了两点:投标的时候,我们价格不是最低,但他们来公司考察时候就说,考察了那么多公司,就你们设计的方案最好、最专业。”
未来几年,曾伟强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仍将重点投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对于他来说驾轻就熟,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要想在整个行业的“智”造上做出成果,通用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试错迭代小步快跑
30多年的行业积累,曾伟强对于“智造”事业雄心勃勃:生产更具市场应用性的工业机器人,打造中国智造的自主品牌,最后进军工业4.0。尽管理想蓝图很远大,但从目前的产业背景来看,他同时也意识到困难重重:“目前,国产机器人的技术还不成熟,机器人的本体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内的机器人生产商主要靠代工,核心零部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利润都被国外的公司拿走。”
更为严峻的是,如今,以库卡、ABB、安川、发那科世界顶级四大机器人制造商为代表的外资巨头,正加速中国本土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这在无形中挤压了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国产机器人转型升级成当务之急。
“机器人集成是很难的,需要技术积累,中国距离工业4.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曾伟强来说,目前虽然通用机器人在焊接、冲压领域握有行业优势,但要进一步升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能是无数次的失败,才有最后一次的成功。在很多外行人看来,产业升级听起来是很光鲜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并不那么美好,它需要夜以继日的失败、试错、投入、纠正,最终还不一定会出成果。
曾伟强对于发展采取了比较保守的策略:“要让机器变成一个智能的人,系统的集成技术是非常难的。有时做不好也是会失败的,大的流水线做不好是赔不起的。”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要进行研发就必然需要承担风险,目前对于还在成长中的技术企业来说,只能在能够掌握的风险范围内,不断进行试错,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奔跑。(海峡都市报记者朱远娥戴江海文/图)
如果你觉得本文还不错
请赏个z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zhoushizx.com/zzshj/11176.html